被圍剿的三文魚,北京這波疫情的鏈條如何串起?

2020-06-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香港商報網訊】連續兩天多人確診,40多人咽拭子陽性,40件環境陽性樣本……北京新發地,讓本土疫情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人們關于這波疫情的溯源討論中,三文魚第一時間成了一個關鍵線索。北京新發地市場負責人稱,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各大商超、餐廳聞風而動,連夜迅速下架三文魚及其相關產品。

  公眾對于三文魚的恐慌與焦慮,一時間達到了一個巅峰。

  6月13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暫時休市,警方對周邊進行交通管控。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切三文魚案板上檢出新冠病毒

  1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發布會上介紹,近日北京已連續發現多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除12日通報的1例病例劉某某有出京史外,其余6例病例近2周無出京史,無境外人員、湖北人員接觸史。

  經流行病學調查,這些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通過采集確診病例相關的外環境標本,有核酸檢測陽性報告。

  而就在12日晚,北京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其他的牛羊肉、豬肉、蔬菜、水果及相關設施中暫未發現新冠病毒。

  13日3時起,新發地暫時關停市場,調查市場相關人員及外部環境污染現狀,評估感染風險,進行衛生整治和環境消殺。

  6月13日,北京豐台區一家超市內的三文魚已下架。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商超、飯館迅速下架三文魚產品

  北京的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都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

  另外,北京連續出現新增病例對剛剛重啟的北京餐飲市場造成一定影響。松子日本料理、江戶前壽司、和彩放題、德川家等日料品牌均已緊急下架三文魚及三文魚相關產品,店內再度加強防控工作力度。

  外賣平台方面,13日,有消息稱,餓了麼買菜業務下架海鮮類產品。對此,餓了麼表示,暫無官方回應。記者在餓了麼買菜業務上查看發現,依然有海鮮類產品在出售中,但已沒有三文魚在售。

  同日,在美團買菜、家樂福外賣業務中,中新網記者看到,依然有海鮮類產品在出售,不過均未搜索出三文魚。美團買菜也表示,已全面下架了三文魚商品。

  與此同時,全國也有地方的部分商場、超市、餐廳等同樣已經下架三文魚。

  例如,在四川省商務廳的緊急部署下,四川省農產品流通協會發布緊急倡議,提出有冰鮮海鮮經營業態的市場,須緊急啟動高級別的防控措施,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控人員與車輛流動,嚴格落實登記、測溫、消毒、排查等防疫工作。

  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從13日起,全面下架三文魚產品,具體再銷售時間待定。

  同日,江蘇南京餐飲商會發布關于現階段疫情防控的倡議書,倡議南京各餐飲企業嚴防死守,切實做好防控措施,倡議食品加工要充分熟化,暫時停止供應生食類的畜、禽、海鮮水產等相關菜品。

  在浙江,杭州市場監管局也在13日迅速展開對大型商超三文魚銷售情況排查。

  資料圖:超市中售賣的海產品。謝藝觀 攝

  三文魚之謎:傳播鏈條如何串起?

  ——中國都從哪些地方進口三文魚?

  近年來,中國的海產品進口一直處于高位,其中三文魚備受消費者青睞。

  據報道,中國每年進口的冰鮮和冷凍三文魚約為8萬噸,智利、挪威、法羅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都是主要的三文魚進口來源國,進口量逐年遞增。

  早前,挪威海產局市場調查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挪威新鮮三文魚對華出口量漲幅高達92%,在其带動下,挪威北極鱈魚、挪威青花魚等品種對華出口亦有不俗表現。

  此外,90%的消費者認為,在選購海產品時原產地非常重要。44%的中國消費者將挪威作為海產品的首選產地。

  不過有海關檢驗檢疫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般而言,海關對進口海鮮或者肉類產品主要進行常見的食源性細菌檢查。

  記者查閱媒體報道,近年來,浙江、山東等地都曾發生過進口三文魚檢測不合格。不過,截至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此次發現的病毒是真正來自于三文魚本身。

  資料圖:某海產品攤位。 左宇坤 攝

  ——三文魚“带毒”的可能性多大?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表示,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他解釋道,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現在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夠在魚身上復制。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所教授楊佔秋也認為,從切割進口三文魚案板中檢測到新冠,這意味着該案板上的三文魚等或被污染,但不意味着必然有傳染性,目前的研究暫未發現新冠病毒可通過三文魚或水產品污染等引起傳染。

  資料圖:三文魚(中新視頻截圖)

  ——如果三文魚被污染,哪個環節會是漏洞?

  雖然三文魚不大可能是病毒載體,但它極有可能被污染,成為病毒的傳播媒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說:“三文魚大概率不是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而只是被新冠病毒污染了,目前還沒有發現過人和魚共患的傳染性疾病。”

  對于污染途徑,朱毅分析,三文魚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因液體、空氣、手接觸等方式,使病毒附着在表面上,通過冷鏈運輸延長了存活期,最終病毒被遺留在案板上。

  “病毒從進口的渠道進入中國,這個路徑是完全可能的。”朱毅說,低溫冷鏈條件下,病毒的存活時間明顯延長,三文魚後期還需要切割,和人的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在養殖、捕撈、儲運、分割、售賣這些過程當中,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飛沫、痰液、糞便、尿液接觸,就存在被病毒污染的可能。

  ——人心惶惶,三文魚還能吃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研究員曾光認為,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到底叫“輸入”還是“反彈”,還需要探索。

  三文魚食用方法不同于其他肉類,公眾往往生吃。曾光建議,目前發現病毒檢測為陽性,情況不明,並不知道它的來源究竟是什麼,這些問題沒查明之前,大家不要生吃三文魚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陸家海認為,從多次疫情的經驗教訓來看,要改變防疫的被動局面,必須將防疫關口前移,這個前移的對象就是動物從業人員,包括售賣動物的、飼養動物的、交易動物的、獸醫專業人員、農牧民等都是高危人群。如果主動加強對他們的檢測,就能夠早發現,他們就是哨點人群。

[責任編輯:朱劍明]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