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諵
橙新闻昨日刊登署名为李諵的来论,文章认为,填補國家安全性漏洞,既為香港繁榮穩定計,更為國家長治久安計,是香港危中求機的正确选择。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推遲的全國兩會大幕開啟,涉港議題吸引各界關注。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在內的多位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日前表示,希望香港儘快完成國家安全立法。
修例風波爆發近一年來,不僅香港經濟、民生、法治深受其害,國家安全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法律缺口和工作短板更極大威脅著香港乃至國家的核心利益。筆者認為,此次全國兩會為討論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難得機會,香港應藉此深入探討如何儘快填補國家安全性漏洞這一重大問題,既為香港繁榮穩定計,更為國家長治久安計。
國家安全立法是香港特區憲制責任
首先,香港基本法已有明確規定,完成國家安全立法是香港特區義不容辭的憲制責任。
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遺憾的是,自2003年特區政府推動二十三條立法受阻以來,這項基本法列明的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時至今日仍未完成。在一些持份者不斷汙名化、「妖魔化」渲染下,香港社會更出現了「談二十三條色變」的吊詭現象。近年「港獨」組織的出現,激進本土分離主義勢力日趨活躍,在相當程度上正是鑽了法律漏洞的空子。加之違法占中以來,個別反對派鼓吹「違法達義」,甚至在涉嫌違法被捕後妄言「被捕光榮」「坐監驕傲」,企圖將違法暴力行為「浪漫化」,致使修例風波以來青少年涉案數量持續上升。香港完成國安法立法的難度隨之倍增,建立健全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
確保國家安全是中央事權、國際通例
其次,確保國家安全既是中央事權,也是國際通例,中央政府對維護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中國領土範圍內的國家安全負有最終、最大責任。特區應與中央共同努力,確保國家安全在香港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2013年,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說明時指出,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係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作為中央事權。從世界範圍看,無論實行單一制還是聯邦制的國家,在面對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時,普遍從最高高度出發、以最嚴厲的手段處理,美國在「9·11」事件後迅速出臺「愛國者法案」便是其中一例。
修例風波中,「港獨」「黑暴」「攬炒」已將香港拖向本土恐怖主義的泥沼,一些激進示威者更表現出「顏色革命」的特徵,在危害香港普通市民生命財產的同時,嚴重威脅到國家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香港所處內外部環境更顯波雲詭譎,由中央和特區共同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國家安全在港落實,成為香港「再出發」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初心使命
第三,維護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應有之義,中央和特區加強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措施則是對「一國兩制」的堅持和完善。
香港社會有聲音認為,只要中央參與香港國家安全領域的工作,就是對高度自治的干預,甚至是對「一國兩制」初心的背叛。實際上,早在「一國兩制」構想提出之初,鄧小平等中共老一輩領導人就已經對此作出過明確表述。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在會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時指出,「不能籠統地擔心干預,有些干預是必要的。要看這些干預是有利於香港人的利益,有利於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還是損害香港人的利益,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1987年4月16日,鄧小平在會見香港特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也強調,「中央確實是不干預特別行政區的具體事務的,也不需要干預。但是,特別行政區是不是也會發生危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修例風波以來,香港不僅痛失已連續保持25年的「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跌出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前三位,更在今年第一季度錄得有記錄以來的GDP最大跌幅,本港失業率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間從2.9%上升至4.2%,超出過去20年間均值……「港獨」組織、激進本土分離主義勢力及境外勢力對香港繁榮穩定和港人切身利益的損害顯而易見。
香港面臨危機的同時也出現轉機。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確保香港、澳門長治久安」「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支持特別行政區強化執法力量」,中央展示出從更高層面採取必要措施,幫助特區堵住國安立法漏洞、彌補工作短板的決心。
作為修例風波後的首次全國兩會,今年兩會無疑將為香港走出困局提供重要支持,香港各界應以此為契機,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團結建設性力量。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