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肖战一首单曲卖了一个亿”?羡慕!太羡慕了!

2020-04-30
来源:哎呀音乐

  就在昨天,华语乐坛发生一件惊天地,泣鬼神,震古烁今的大事,肖战的新歌《光点》上线仅仅93小时35分,全网销量破3333.34万首,一首卖三块钱的歌,总销售额突破了一个亿!


  这首歌创造了华语数字单曲销量和销售额的双第一,是内地音乐史上第一张销售额破亿的数字专辑,什么蔡徐坤啊华晨宇啊周杰伦啊,差远了,在肖战哥哥面前都得往后稍稍。

  王健林听了都想定个高点的小目标:


  前脚刚刚破亿,马上就有肯定没收钱的营销号出来鼓吹这项伟大的成就,称其为 “大家越来越注重精神消费,音乐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创作者的心血得到了回报的表现”。

  为什么我可以一口咬定这些营销号没拿钱呢?因为人家都说了,新歌“零预热,零宣传”的呀!


  在国内在线音乐付费率只有个位数的情况下,肖战粉丝,真有你们的。

  既然知道销量了,我们不妨来算算成本,制作一首肖战的《光点》可能要花费多少钱。

  我们来看看制作阵容:

  《光点》这首歌的制作人员来自北美、北欧、西班牙以及荷兰,制作班底堪称豪华。词曲作者一共有三个人,Rik Annema、 Leroy Sanchez、 Wynne Bennett。

 


 

  Sanchez15岁成名于油管,后来受到制作人Jim Jonsin(也是碧昂丝的制作人)的提携,17发布EP并举办了国际巡回演唱会,可以说是欧美乐坛的新起之秀。Rik Annema是荷兰独立摇滚乐队的歌手和吉他手,上过荷兰排行榜第二。最后一位Wynne Bennett, 参与过格莱美“年度专辑”提名的《dirty computer》中的歌曲创作。

  光这词曲作者容就够国内90%的音乐人酸的了。


  相比之下编曲和录音好像有点名不见经传,可能肖战团队也是很勤俭节约的呢!即使一首歌能卖一亿,能省的地方也还是要省一省。

  今时今日,像肖战这样舍得如此真金白银做音乐的演员已经不多了。我们这种138线音乐人都是自己学软件混一混就发的,太粗制滥造了,丢人。

  这里我们就要夸一下吴亦凡先生了,先不论他的音乐好坏,他为了做音乐砸的钱肯定在国内是鲜有人能够超越的。

  高晓松在节目上透露过, 吴亦凡的EP制作标准非常之高,是以欧美最奢侈的方式来做唱片的,就是在全球找一群大腕,都是业内顶尖的那种,把他们都拉到洛杉矶一录音棚子,叫writing camp(写作营)。这些音乐产业上游的顶尖制作人,天天呆在那就是给吴亦凡写歌录歌做歌,光每天的伙食标准就是每人100美金打底的!

  (高晓松揭秘吴亦凡专辑制作有多奢侈)

  连咱们从小见多识广的矮大紧老师,都忍不住感叹: 花钱如流水。

 


 

  也有媒体粗糙算过吴亦凡一首歌曲的制作成本,大概在5~10万美元左右。


  就这制作费用,你问我酸不酸,我肯定酸的,我更馋那100刀一天的伙食,到底吃啥能一人一天吃这么多钱啊?

  而且这还没算上凡凡拍mv的费用,财大气粗就是好,当年《6》这张唱片就3首歌,3首歌全都拍了一看就很贵的mv。


  吴亦凡这大概是七年前行业内最顶尖的水平。接下来我给大家粗略地算一笔不负责任的帐——七年过去了,我算上2倍的通货膨胀,大胆估算肖战新歌的制作费用20万美元吧!这么一看,对比1亿的销售收入来看,还是非常可观的。

  我这笔账算得还是糙的,考虑疫情的原因,很可能所谓的国际化制作,就是买了国外的歌,在国内录个音,再发到国外做后期(以上纯属个人猜测,如果不对接受批评)。

  但我想哥哥肯定不会敷衍粉丝,即便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但歌曲还是倾注了哥哥自身的心血,和自身的心血与努力相比,什么外国制作,什么买歌,都是浮云。


  说完了制作成本,咱们来说说贡献了一亿销量的肖战粉丝们。

  肖战的粉丝是非常优秀的,以前的粉丝,习惯白嫖,买一海报,抄抄歌词,就觉得自己追星了。

  肖战的粉丝不一样,为了哥哥的音乐梦想,哥哥的数据非做不可。出新歌?买!虽然工作室说了“每一份爱,不分大小”提倡粉丝量力而行。

  但是粉丝都能听懂,“量力而行”≠买个十张八张意思意思的哦:


  说真的,我太羡慕他能有这么聪明听懂音乐人内心独白的粉丝了!

  买一张怎么能行? 学生党人手105张很难吗?才3块钱一张啊:


  没钱还可以借钱买, 能用花呗,哥哥真是太善良了:


  要买它个成千上万:


  点开肖战在QQ音乐的销量土豪榜,我们看到:各家粉丝站冲在最前,大家放心地交钱给粉丝站子买专辑,最多的站子肝了30万张;粉丝个人紧随其后,一个人也可以几千张几千张的冲。

  不仅消费能力强,而且组织有序,令人无不夸赞!


  我们知道数字商品虽然仍然是商品,但本质上其边际成本为0,也就是说,你买1张和买1000张,原制作成本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成本有什么关系呢?粉丝买的是对哥哥的心意,在专辑封面直接印个收款码,粉丝也愿意。哪怕买的是空气也值得。

  我估计逃亡在外,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听了想打人,他那套东西居然已经下沉到了饭圈市场,而且居然能不用实物靠纯忽悠就行了。我建议贾跃亭和北京发空气币的几个哥们好好学习下人家的专业精神。


  看着这火热的消费能力,这一波助力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可谓功不可没,对比一下国内疫情之下面临寒冬的音乐市场,可谓冰火两重天,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独立音乐人,无话可说,羡慕!羡慕死了!

  这话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连现在已经挣了好多钱的 GAI都说过的:对流量歌手有什么样的看法?羡慕。


  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国际制作团队,粉丝们狂热的拥簇,资本的宠儿,华语乐坛的娇子,数据王者,完人典范,道德楷模。哪一个标签和资源不够让人羡慕?

  GAI是穷过的。

  GAI 曾经找 MAI 买 beat,价格是 1500 元,GAI 没钱,先给了 500 ,后来,GAI 说自己爸爸生病了,又没积蓄,把这 500 元又要了回去,至今没把买歌的钱给 MAI。

  那时候GAI 都快 30 了,依然穷到 500 块钱都影响生活,穷到拿爸爸做借口,厚着脸皮讨那属于别人的 500 块钱。

  去年年初时,这件事突然又被翻了出来,地下嘻哈乐爆发了一场大型 diss,MAI 更是戏谑道:我给光爷做 beat 不要钱。

  这句话是在暗讽 GAI,但确实是GAI错了。我只能说要怪就怪他那时候太穷。


  所以,也难怪GAI会羡慕流量明星,至少他们万千粉丝守护的音乐梦想不会因为区区五百块钱而夭折。

  陈粒做《如也》这张专辑的时候银行卡上只有200块,南京市民李先生做了一年社畜然后把工资全投给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我有时候回过头听这两张专辑都能听出来穷酸味,Low-Fi的低劣音质和我十几块在地摊买的耳机相得益彰。


  前一段时间靠着一把三弦,一段小曲意外出名的张尕怂其实很早就开始做音乐,甚至还参与制作了一部介绍黄河流域民歌的纪录片《黄河尕谣》,但他自己在网易云的评论区吐槽: 专辑销量惨淡,撇开税收和平台抽成,真正到自己手上的寥寥无几,索性开放免费给大家听了。


  在各大音乐平台上,像这样的音乐人还有许多许多,有才华的没才华的,都看不到出头之日。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工作小组的《中国音乐人报告2019》,已经在流媒体平台发布作品的音乐人, 大概有一半的音乐人从来没有收到过来自平台的收入;从平台得到过收益的音乐人,年收益在 1-99 元这个区间的比较多,为 24.45%。从采访得知,多数音乐人 APP 后台的收益显示,为无收益和个位数,收益在几百元的已经是一个较高的收入水平。


  所以,像肖战这样的顶流偶像,一首歌卖了三亿,造就了华语乐坛数字销售的新天花板,这真的会让音乐产业更好?推进良性循环?让大家对于音乐虚拟产品更具付费意识吗?

  我看未必,最多展现了数据文化的肆意妄为而已。

  没人提出批评,最后的结果无非是 两极分化,寡头垄断,抢断资源,留些残羹冷饭打发独立音乐人。

  有人看到这儿会说,你为什么要拉踩呢?他们的受众是不一样的啊,有些制作者穷一点才能写出好作品啊。是的,我就是要拉踩,因为资本强大,个人渺小。春上村树曾经说过一句话:在高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我永远会呼吁我们需要给独立音乐一点空间,一点机会,哪怕流行音乐足够好听,资本堆砌下的流行音乐产业能够产生近乎完美的作品,我也会尽自己的力支持独立音乐。

  况且现在的一些所谓音乐,真的有多好么?

  每次我上网冲浪,都会迷惑于“粉丝控评”这种行为艺术,每次看评论区再也感受不到个人,却更像队伍在拉锯。 如果成长中的年轻人们养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无论我支持或反对什么,只要我的声量够大,聚集的同类够多,就可以无视一切批评与质疑,那蛮可怕的。娱乐领地如此并不打紧,但蔓延开来到了别的领地,怕不是想打紧都来不及了。

  若批评不自由,那赞美则无意义。

  更不用说个别孩子的极端行为, 涂抹人民币,利用触手可及的网络借贷借钱买专辑……

  虽然只是非常少数的极端例子,但是看到这些我几乎已经出离批评了,我感到心疼,毕竟ta们还只是孩子,是需要引导与沟通的,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的洗脑式宣传不应该对准孩子们,另外奉劝大家一句,涂抹人民币,书写宣传标语是违法犯罪行为。


  我想无论如何,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当然不应该成立,但资本与消费对于偶像和粉丝的异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当今的娱乐圈,我们在创造一个完美无暇的符号,一个冷冰冰的市场代言人的同时,需要多些警惕与思考,偶像背后的资本涌动,你不需要担忧他的脆弱,甚至为了保护脆弱的他攻击他人,这种力量没你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那些孩子们,先想想如何保护脆弱的你自己吧。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