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面臨前所未有考驗 金融危機或一觸即發

2020-04-23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之下,今年國際金融市場 「黑天鵝」「灰犀牛」頻現,美股接連熔斷、全球負利率橫行……而近幾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史詩級的暴跌則比石油價格戰更驚心動魄,目前幾乎金融市場的每個角落都已出現危機迹象。

  業內分析認為,油價極端負值不會過度持續,後續減產預期和均衡博弈等因素均會修正負油價。未來,疫情和油價的雙重打擊或使美國能源行業成為這場「完美風暴」的風暴眼,而新興市場金融脆弱性將繼續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恐將開啟新一輪動盪。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期貨「血雨腥風」 油價「滅頂之災」

        當地時間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考慮停止 從沙特進口原油,以提振市場。圖為一名員工在查看 沙特阿美石油設施。 路透社

  疫情之下,世界主要經濟體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考驗。如今,油價成了壓垮全球市場的又一根稻草。

  20日晚間,受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主要產油國減產協議風波影響,美油期貨創下自1986年4月份以來的歷史新低,紐約原油期貨5月合約跌出歷史首次負值,美三大股指集體下跌。有分析指,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原油需求下降,此外,交易者擔心現貨原油存儲問題,這些因素都是此次原油期貨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認為,2008年、2014年至2016年的油價下跌,是由於金融危機或價格泡沫被擠出造成的油價下跌,需求側是增長的,而此次暴跌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乏力,需求側嚴重危機,而供給側又進行非理性博弈,最後導致油價大幅下跌。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于宏源看來,「負油價」更多凸顯金融市場的問題,「換言之,五月份期貨合約成為『垃圾股』。目前,產油國減產尚未開始,市場沒有看到減產的實際效果;對石油的需求下降太快,再加上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金融市場普遍看低石油價格。而北美市場石油儲存滿倉、難以承擔運輸成本,受到的打擊格外嚴重。」

  部分能源企業遭致命一擊

  油價負數意味着,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眾多中小石油企業將面臨破產風險。

  美國價格期貨集團高級分析師菲爾 弗林表示,負油價這一概念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油市風險世界,石油企業的儲備能力爭奪已經開始,而負油價對石油行業或帶來毀滅性的一擊。短期看,石油市場的問題是需求被破壞;而從更長視角看,現在將被視為石油生產被破壞的起始點。由於很多銀行承受不了負油價帶來的風險,已處於困境的頁岩油氣企業從銀行融資將更為困難。出現深度負油價的可能也在動搖對遠期石油期貨合約的信心,這可能引發歷史上最為顯著的投資回撤,負油價的長期影響還未體現出來。

  對於部分能源企業來說,目前的油價幾乎是「滅頂之災」。據不完全統計,4月以來,全球已有兩家石油巨頭倒下,包括月初申請破產的美國懷丁石油公司和20日提出破產保護申請、曾被譽為「新加坡油王」的興隆集團。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則顯示,美國上周精煉廠開工率創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圖為俄克拉何馬 州庫欣石油中心。 路透社

  難逃蝴蝶效應 金融市場恐慌

  若油價持續低迷,勢必將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如原油暴跌會刺激油製品的使用,大排量汽車將會重新變得具有吸引力,石油價格的下跌可能會阻滯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勢頭,新能源將在短期內失去競爭優勢。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告訴記者,僅僅就油價下跌而言,這對市場的影響存在分化。由於國內外油價的聯動性,國內上游石油石化行業利潤可能會受損。

  「油價下跌會降低能源價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航空、交通運輸等行業會直接受益,從而彌補一些損失。交通運輸、石化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則會降低塑料、橡膠、紡織、服飾等中下游行業的成本,緩解通貨膨脹壓力。雖然石油和煤電、水電等其他能源在運用方面交叉不大,但油價下跌往往意味着需求低迷,其他能源的消費亦不會好很多。」潘向東稱。

  中國銀行研究院趙雪情表示,油價歷史性出現負值,全球經濟出現罕見的「負增長、負油價、負利率」的「三負」局面,對全球市場情緒產生巨大衝擊,未來市場演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反過來抑制全球貿易、投資和實體經濟增長,為金融市場動盪埋下伏筆,形成負向反饋循環。如果把3月以來美國股災看作第一輪金融市場動盪,第二輪動盪可能正在路上。未來全球實體經濟衰退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將不斷顯現,或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脈衝式」的多次負面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油價暴跌會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引起石油相關金融資產的風險,能源類債券和衍生產品面臨風險。

  據內地媒體報道,一位華爾街大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透露,當下最擔憂的是油價崩盤式下跌將會觸發新一輪美股估值劇烈動盪下跌,因此其近日拋售了所有油氣類美股上市公司股票。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正從流動性風險轉向大類資產估值劇烈下跌風險,可能會觸發新一輪金融危機。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則認為,如果負油價只是短期現象,目前看由此引發金融危機的概率不大。但疫情持續的時間如果加長,有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的時間拉長,程度加深,可能會出現金融危機。美聯儲的救助只能做流動性的支持,不能解決基本面的問題,如果這些企業不盈利,投資級別降低,就意味着很多機構投資者必須斬倉,出現集中拋售的壓力。

  油價何時見底眾說紛紜

  根據海外機構預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呈U型走勢,二季度受歐美拖累將大幅負增長,三季度有所反彈,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受報復性消費影響,全球經濟將明顯反彈。

  分析人士指出,從長期來看,全球石油供需不平衡的問題,開始逐漸反映在價格上。而石油儲備設施日漸被填滿,導致油價下跌。從短期來看,5月期貨合約即將到期,投資者將倉位轉移到6月合約,這樣的技術調整也導致5月期貨價格承壓下跌。

  對於國際油價何時見底,國內各家券商眾說紛紜。

  光大證券石化團隊認為,原油市場有兩個潛在拐點:次要拐點是供給端的變化,即OPEC+減產聯盟重新形成;主要拐點是歐美疫情的變化,什麼時候歐美疫情出現明顯可控的局面,原油、甚至包括全球風險資產都有望出現一個明顯的拐點。

  國泰君安石化團隊表示,造成油價近期出現極端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原油需求在疫情籠罩之下出現斷崖式下跌。根據估算,目前OPEC+公布的減產速度僅為市場需求下滑的一半,考慮到全球的庫容可能在6月至7月耗盡,屆時原油價格才可能會迎來真正的底部。

  長江證券石化團隊指出,雖然出現了歷史上首次負油價,但國際原油市場並未崩塌。WTI 5月合約到期日逼近,投資者恐慌心理直接觸發合約暴跌。然而供給端收縮疊加疫情拐點預期背景下,未來幾個月國際油價中樞或將上移。

  另據芝商所初步數據顯示,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周二成交量為415.6萬手,創紀錄新高。

  低油價總體偏利好 內地市場反應平淡

  由於原油價格始終低於40美元/桶的地板價,國內成品油調價按下「暫停鍵」,此次原油大跌對終端加油站也幾無影響,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仍未開啟,這意味着消費者加油成本暫無波動。

  而當下這場油價危機對於第一大原油消費國和進口國的中國而言,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業內專家認為,低油價對中國的影響具有複雜性,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國內油氣行業專家表示,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對國內原油產業鏈的影響利弊兼有。一方面國際油價大跌可以降低石油進口成本,同時降低國內能源價格,進而降低物流和工業生產成本;但另一方面,油價大跌會對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產業造成衝擊。在國內也同樣面臨煉化銷售環節庫存高企的問題,高庫存壓力必將反向傳導至上游,對國內油氣產業鏈形成衝擊。此外,低油價還將影響國內新能源轉型的進程。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錢軍輝分析,原油價格下跌總體對中國經濟有利,尤其是外貿盈餘會因此擴大,人民幣貶值預期可緩解。但對石油企業、金融市場,以及對石油美元依賴度較高的行業來說,都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仍舊可能因此動盪,離岸美元融資可能再度緊張。

  民生證券指出,一方面,低油價可以節約進口成本,降低外儲壓力。過去幾年,中國每年原油進口金額都在2000 億美元以上,隨着油價暴跌,這部分外匯可以節省下來,人民幣匯率有望得到一定支撐。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如果美國頁岩油企業大量破產,沙特恐再度奪回原油定價權,未來中國將重新面臨高油價之殤。

  或加劇中國通縮風險

  潘向東告訴記者,若油價持續低迷,對國內而言是好壞參半。一方面,中國是原油淨進口國,油價下跌可以降低中國原油進口成本與下游行業生產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低油價可以看成是產油國對中國等原油消費國的補貼;但另一方面,油價大跌會引發其他工業品價格下跌,加劇通縮預期。

  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認為,中期來看,低油價料將總體利好中國資產。低油價狀態延續將為中國經濟復蘇營造比較良好的成本環境,短期可能加劇PPI通縮狀況,對於利率應是利好,同時或將影響企業盈利,但低油價屬於輸入性外生變量,並非國內需求疲弱所致,因此對於經濟偏向利多。3月以來美聯儲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流動性緊張狀況料將不會再現。在此背景下,包括A股和債券在內的中國資產料將受益於低油價,但需防範原油暴跌帶來的跨市場情緒傳導短期壓制風險資產。

  回顧史上5次暴跌

  1998年

  原因:亞洲金融危機

  最大跌幅:61%

  止跌回升:OPEC在1998年4月和7月兩次減產,幅度分別為125萬桶/日和133.5萬桶/日;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後觸底回升。

  2001年

  原因:互聯網泡沫破裂致

  全球經濟衰退

  最大跌幅:40%

  止跌回升:OPEC兩次宣布限產保價,2001年9月宣布減產350萬桶/日,2002年1月再次減產150萬桶/日,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OEPC國家也承諾減產46萬桶/日;危機過後石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

  2008年

  原因:全球金融危機

  最大跌幅:75%

  止跌回升:OPEC三次減產保價:2008年9月減產52萬桶/日;2008年10月減產150萬桶/日;2008年12月減產220萬桶/日。各國政府積極救市,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經濟逐步企穩。

  2014年-2016年

  原因:頁岩油產量迅速增長

  OPEC拒絕減產

  最大跌幅:76%

  止跌回升: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組成減產聯盟自2017年開始減產180萬桶/日,減產聯盟一直持續至今。

  2018年

  原因:貿易紛爭疊加OPEC增產衝擊

  最大跌幅:41%

  止跌回升:OPEC+達成減產120萬桶/日的減產協議,一季度OPEC+減產幅度超出市場預期,主動減產執行力度較強,加之美國對委內瑞拉與伊朗的經濟制裁,原油市場供給端收縮超出市場預期。需求端,貿易紛爭階段性緩解,中國與美國經濟增速超出市場預期。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