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筆者較早前已曾在此欄撰文,認為「英美兩國政府對疫情掉以輕心的態度,隨時會引發更大規模的病毒爆發,成為全球防疫的缺口。」現在看來,可謂不幸言中,目前這兩個西方大國的疫情之嚴重,有目共睹。在拋出「群體免疫」論「佛系」抗疫後,英國首相約翰遜因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情況令人憂慮。
群體免疫 絕不可行
事實上,約翰遜的抗疫政策從一開始已備受質疑,除超過300名公共衛生專家及科學家早前發表聯署信,批評其「群體免疫」措施令公共醫療系統受壓,草菅人命,更有逾10萬民眾聯署要求英國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抗疫行動。
不過,據《泰晤士報》透露,英國政府首席流行病模型推測專家梅德利近期再次表示,英國政府應該盡快解除目前的嚴密封閉措施,並重新考慮讓一些人在生命危險最低的情況下感染新冠病毒,而不是無限期地採取封閉措施,使英國受到失業等問題打擊。這番表態,令「群體免疫」論出現死灰復燃的象。
表面上「群體免疫」論似乎有其科學理據,既然沒法杜絕病毒蔓延,不如早點引爆,令大部分人產生抗體,早日解除病毒對社會的威脅。可是,這種論調只適宜於理論上的探討,實際上絕不可行。試想一下,若對病毒完全不設防,任由民眾在極短時間內受感染,引爆的結果一定會導致醫療體系因不勝負荷而全面崩潰,屆時不僅「死得人多」,且必然導致整個醫療系統無法運作,累及所有其他病患(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病人)失去醫療照顧,就連所有意外受傷或突發性災難傷病者都得不到治理,甚至政府的運作有可能由於太多公務員受感染而陷入癱瘓。這個代價,相信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可以承擔。由此可見,約翰遜念茲在茲的「群體免疫」,無法對抗新冠病毒疫情,更可能會令昔日的「日不落國」萬劫不復。
現在事實證明,只有如中國般實施嚴格隔離,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毒蔓延。就算未來病毒無法杜絕,最終有六成以上人口受到感染,但能拖慢病毒感染人口的速度,例如由三個月拖到兩至三年,便可為人類爭取較多時間應對,不會令社會「突然死亡」。只可惜約翰遜似乎仍未明白這淺顯的道理。
抗疫失誤 百姓遭殃
約翰遜與特朗普一樣,在疫情爆發之初都輕視了新冠病毒的殺傷力,同時因為英美兩國早早就從中國撤僑,認為這樣做便阻斷了病毒傳入渠道。因此,當中國全國齊心抗疫之時,英美兩國只作壁上觀,無視中國政府和世衛組織發出的警告和提供的抗疫經驗。當本國疫情失控後,美國為掩飾自己對疫情的誤判,便欲將疫情政治化,並在G7外長會議上試圖加入「武漢肺炎」的措詞,反映了急欲將責任推卸給中國,以圖減輕自身所面對的輿論壓力。公道自在人心。中國政府在國內疫情受到控制後,即時馳援國際的做法,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的讚賞。事實上,中國的製造業在有秩序地復產後,其強大的產能已成為國際社會抗疫物資供應的主力。連紐約州州長科莫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向中國購買呼吸器,以應付急增的醫療需求。惟特朗普內閣仍未肯收手,繼續試圖通過將疫情政治化來抹黑中國。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G7會議鎩羽而歸後,美國又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要求發表針對中國的決議,並企圖在文件中加入「新冠肺炎病毒來源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措詞。惟決議案不但遭安理會否決,更有傳該決議案是以14:1的大比數遭到否決,其中贊成的一票還是來自美國。若說早前G7會議拒發聯合聲明是給美國一記悶棍,那麼安理會今次投票結果,無疑是國際社會合力摑了特朗普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
其實,目前美國國內民意亦傾向支持與中國聯手對抗疫情。近百名美國前高官、學者便於近日發表題為《拯救來自美國、中國和全球的生命》聲明,指「中美兩國若不展開合作,無論在美國國內還是全球範圍內抗擊疫情的努力,都不會取得成功」。該聲明的聯署人士,包括了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前國防部長哈格爾、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以及前駐華大使洛德和洪博培等。由此可見,特朗普政治掛帥,「甩鍋」中國的行為已盡失民心,若不及時懸崖勒馬,恐怕最遭殃的將會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