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一战成名,不过是厚积薄发

2020-02-12
来源:澎湃新闻

  李勤余

  
  一举收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奖4大奖项,这是属于《寄生虫》的奥斯卡之夜,更是属于韩国电影的高光时刻。
  
  这条消息来得有些突然,但又不该让人感到太过惊奇。因为,韩国电影的“崛起”,早已不是两三天。曾几何时,我们还热衷于嘲笑早期韩剧里的“三宝”(车祸、绝症、失忆),可近年来韩国电影的强势表现,足以让所有人注目。
  
  有多强势呢?当人们谈到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话题时,往往会拿电影《素媛》做例子。当人们谈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时,就会提到电影《熔炉》。当人们谈到女性的社会地位时,又会搬出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而这段因为疫情宅在家的日子里,网友们第一时间想要重温的,则是电影《流感》。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中国网友讨论社会热点话题,却要援引韩国电影作论据。一方面,这证明了韩国电影作品自身的质量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韩国电影人极为敏感的艺术嗅觉,对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
  
  《寄生虫》,当然也不例外。去年,一个女编剧在微博上吐槽自家修不好的马桶,结果引来网友们的“群嘲”。她说:“(我)住小2000万买的房子,做着所谓人类精英的工作,过着所谓Top5的生活,闻出别人身上的地铁站味道,和那些暴雨中奔波的人不一样了。”所谓“地铁味”,用的就是《寄生虫》里的典故。至于她的价值观有多扭曲,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能心领神会。
  
  但是,如果只是把韩国电影的成功归结为题材的大胆,那也未免简单粗暴了些。比方说,韩国电影人也会拍“抗日神剧”,可是一部《暗杀》,照旧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心潮澎湃。
  
  又比方说,拍摄同一个题材,同一个剧本。韩国的《极限职业》成了年度卖座影片,而中国的《龙虾刑警》,就一言难尽了。
  
  再说今年奥斯卡的“人生赢家”奉俊昊,其代表作《杀人回忆》的结尾,当宋康昊的大脸转向荧幕前的观众时,我们受到的心灵震撼,是难以忘怀的。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对“黄金搭档”一直在默默耕耘。《雪国列车》《汉江怪物》,都称得上佳作。与其说奉俊昊在奥斯卡一战成名,不如说是厚积薄发。而积淀了这么久的韩国电影,也到了该爆发的时候。
  
  说到底,大可不必羡慕奉俊昊,别管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够不够用心,有没有用功,是骗不了观众的。因为,一切终究还是要拿作品来说话。
  
  不必讳言,韩国电影人的大放异彩,不会让身为“邻居”的我们无动于衷。韩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孰强孰弱?两者的关系,又该是怎样的?相信,有些问题是很难回避的。
  
  但在我看来,有些问题,又不必非要争个长短。其实,韩国电影也有很难克服的短板——韩国电影市场的容量和优秀人才的数量毕竟有限。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能从韩国电影人身上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比如,讲到“粉丝经济”“偶像产业”,韩国娱乐圈堪称“前辈”。可是,韩国电影人并没有迷失其中,反而为观众奉上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奥斯卡的舞台上,奉俊昊在获奖感言中如是说:“字幕只有一英寸,如果人们能够跨越字幕的障碍,就能够享受更多好电影。”这话当然是说给好莱坞听的:别把眼光局限在本土电影。但是,取长补短,切磋琢磨,才能取得进步,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中国电影人,加油吧。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