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敖雷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增量累計為25.58萬億元,比上年多出3.08萬億元。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表示,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中長期貸款企穩回升,「目前的金融體系更加健康,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渠道更加通暢」。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亦指出,中國仍有有限的降準空間,貨幣政策操作力度要根據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進行調節,不能與過去兩年降準的幅度進行簡單比較。
製造業中長期貸創8年新高
「目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合理充裕,2019年末超儲率是2.4%。」阮健弘分析指出,從2019年12月的數據來看,金融數據整體向好,結構在優化,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在企穩回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速在持續加快,整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增強。2019年,資管新規配套的制度體系逐漸完善,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得到平穩有序整改,並且有所轉型升級。同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互協調,配合突出了逆周期調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可以說目前的金融體系更加健康,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渠道更加通暢。
對於貸款投向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4.9%,較上年末高4.4%,是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0.9%;基礎設施行業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0.1%,也是2018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另外,不含房地產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明顯提升,同比增長13.6%,是2018年4月以來最高。
社會融資指標非越高越好
阮健弘表示,從2019年12月起,人行進一步完善了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口徑,將國債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與原有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一並成為政府債券指標。她解釋說,實際上,修訂之後的社會融資規模還要略低於之前的統計數據。
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解釋說,「不是說社融指標越高越好,如果過高反而會推高全社會的槓桿水平帶來通脹隱憂,指標過低也會反映出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不足。」
至於今年初降準0.5%對一季度社會融資增長的影響,孫國峰回應本報提問時稱,2019年1月人行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置換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淨投放的中長期資金量要小於全面降準釋放出的量。他強調,貨幣政策操作力度要根據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進行調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度,如何把握要體現在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這個標準上。
孫國峰還表示,今年宣布降準後,金融機構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9.9%,準備金具有維護金融穩定和抵禦金融風險的重要作用,在堅決打贏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背景下,維持一定準備金率水平有必要。他坦言,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在一定空間,「當然這個空間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