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 Con球鞋嘉年华现场。
炒鞋,在2019年火了一把。
它从球鞋文化里的专业词汇一跃成为全社会讨论的话题。如何正确看待和引导,或许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被持续提及的话题。
而就在2019年即将结束的最后两周,一场全球范围的Sneaker Con球鞋嘉年华再次来到中国广州,同时又将有些退去热度的“球鞋话题”重新拉回聚光灯下。
“球鞋交易是球鞋文化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我们希望能够正确引导年轻人。”这场鞋展的中国负责人Jerry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强调,“在理解球鞋文化的基础上,你可以把它作为投资,但把它变成投机就是不正确的。”
买鞋的年轻人。
争议的球鞋,不容忽视的市场
两天时间,广州保利世贸2号馆里从早到晚人流如织,接近2万名穿着时尚的年轻人穿行于馆内的162张摊位和不同的讨论区,他们眼中盯着的、嘴里聊着的、手机的镜头瞄准着的都是同一个主角——球鞋。
这是一场被称为“地表最强球鞋展”的Sneaker Con球鞋嘉年华。
自10年前创立至今,这场潮流球鞋展从一个只有20家球鞋转卖商,挤在200多平米纽约喜剧俱乐部里的“小集市”成长为如今一个走过40座城市、场地接近10000平方米、参与人次突破百万量级的全球球鞋大秀。
有意思的是,在2019年之前,这场Sneaker Con没有来到过中国内地,而就在今年下半年接近6个月的时间里,这场鞋展已经在中国内地举办了两次,一次在上海,一次就是如今的广州。
“在2012年到2013年的两年里,球鞋文化在中国非常火热,而今年又到了一个顶点。”作为球鞋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忠实拥趸,Jerry解释了为什么这场全球鞋展在今年决定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不管是鞋迷对于球鞋的喜爱程度,还是他们参与球鞋交易的热情度,都是一个顶点。”
不过,Jerry口中的“球鞋交易”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和“炒鞋”这个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由于在国内频繁出现因为“炒鞋”导致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产生巨大金钱损失的新闻,“炒鞋”变成了一个社会话题。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键入“潮鞋”或是“球鞋交易”,很容易在新华社、央视财经、中国青年报和光明日报这样的媒体里找到质疑和批评潮鞋的评论。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正向舆论之下,这场Sneaker Con更希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鞋摊的卖主更加务实,带来展出的鞋子少了,可以售卖的鞋子多了。”Jerry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经过几个月的沉淀,这场展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而他们在这里获得心爱球鞋的方式除了购买,还可以“以鞋换鞋”。
鞋文化不够稳定,需要更多引导
其实不管这场鞋展走到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球鞋交易区(Market Place)都是最火爆的。
这也是为什么,按照Jerry的说法,在吸取了上海首场鞋展的经验之后,这次Sneaker Con将彼时分布在三个相同场馆的展出内容合并在了一个10000平方米的展厅之内,“我们这次把交易区放在了场地的正中间,然后品牌区和体验区包括主舞台围绕交易区。”
Jerry的用意很明显,他并不希望这场鞋展被冠以“只是用来炒鞋”的名头,而是希望更多喜欢球鞋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到球鞋文化和潮流文化。
“中国的球鞋文化还不算稳定,所以刚刚进入这个群体里的一些年轻人才特别容易被带到一条不太正确的路上。”
正因如此,从准备鞋展开始到正式“开门迎客”,Jerry一直在和展会上的鞋摊卖主们以及一些年轻的鞋迷们交流:
“不管你把它当做一门生意,还是把它当做一种投资,你都应该遵循商业的规律,去了解这些商品背后的故事,包括这些鞋子被制作出来的意义,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数量,然后才会做决定要不要以目前的价格买一双球鞋。”
在Jerry看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年轻人盲目跟风“炒鞋”,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热爱球鞋文化,而是因为把“炒鞋”当做了一种投机:
“Sneaker Con存在的意义是让更多喜欢球鞋的人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去理解这种文化,然后去做出理性决定。”
就在Sneaker Con广州站的现场,一位从美国洛杉矶特意赶回广州的鞋迷大诚在谈起“炒鞋”时还特意和澎湃新闻记者强调:
“我觉得在这场展会上的交易不能算是炒鞋。炒鞋应该是那些拿出资本和资金,甚至让自己的‘粉丝’一起去抢某一款鞋,然后把那双鞋的价格冲高,才是现在讨论最多的炒鞋。”
自称“入坑”一年多的大诚,是社交网络上的一名知名博主,拥有160多万的粉丝,在美国求学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也感受到了美国的鞋文化:
“炒鞋就和炒股一样,哪里都有,但是在国外,这种文化很成熟,这样的鞋展也很多,所以喜欢鞋的人更多是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交易。”
球鞋文化的未来,网红作用很重要
不管是在上海的首场鞋展,还是广州的第二场,在场馆内外都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家长会等在馆外或者场边,而他们的孩子会在场馆内挑选心意的球鞋。
“怎么那么多人来啊,这些鞋子有那么好看吗?”这是一位鞋迷父亲的“灵魂拷问”,同样也是他身边很多家长的相同想法。
“这场鞋展在美国做过一个大数据分析,那就是来到展会的大都是15-30岁左右的鞋迷,不过现在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你在鞋展里也可以看到七八岁的小朋友,他们不仅买鞋,甚至也做一些交易。”
Jerry意识到,这个鞋迷群体更加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引导这些鞋迷正确认识球鞋文化的关键方式,是社交网络上的“关键意见领袖”(下称:KOL)和网红博主们。
于是乎,在Sneaker Con的广州站现场,网红、知名博主和KOL的集体摊位以及球鞋文化讨论,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我看到有一位非常知名的网红博主,从早上开展到晚上结束,他唯一做的就是不停和各种粉丝合影,然后聊球鞋的故事,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去上了个厕所。”
经历过各个国家鞋展的Jerry都不禁感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于鞋文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是毋庸置疑的。”
网红和KOL对球鞋文化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Jerry看来,和“80后”追电视明星差不太多,“00后”和“10后”如今崇拜的都是一些社交网络上的“网红”和“博主”,“这些博主相比于明星更接近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会选择喜欢那些和自己想法相同,喜好相同甚至是生活方式相同的博主,然后就会效仿他们。”
Jerry希望这些网红们能用更多的球鞋故事去打动鞋迷,建立一个更加理性的球鞋文化。
大诚就是这群KOL中的一分子,“出于喜爱去买鞋和收集,我觉得没有问题,但不合理的炒鞋去破坏这种文化,我是绝对不会和别人推崇的。”(马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