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都可以看作是美伊关系跌宕起伏时的抵押品,而在恰当的时机到来后,又是美伊关系的调适器。
美籍华人学者王夕越被释。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两个处于严重对立的国家——美国与伊朗,于12月7日在瑞士实施了一次罕见的换囚行动:伊朗释放了自2016年以来一直关押的美籍华裔研究员王夕越,作为交换,美国也释放了被羁押逾一年的伊朗科学家索莱马尼。
这是自去年5月9日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特别是今年5月和11月美国航母战斗群两次进入波斯湾展示“肌肉”后,美伊之间突然出现的“高光时刻”。
美伊断交已有30年,美国与伊朗处理双边事务,通常要经过瑞士驻伊朗大使馆专设的美国利益处代办。这次换囚就是如此。但换囚是比一般双边事务更复杂的合作,既涉及两国关系前景、国内反响等一系列评估,也涉及谈判、换囚方式等一系列技术性操作。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美伊的换囚合作,这次合作又是否会成为美伊关系“绝处逢生”的契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把美伊换囚分解成两个层面看。一是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本身;二是换囚产生的政治收益和获取方式。
两起案件相比,王夕越案更受关注。这既源于王夕越的美籍华裔身份,也源于两起案件具有明显的传播力差异。王夕越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其博士论文主题是研究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亚洲内陆地区政府间的比较,其中涉及伊朗。2016年王夕越获得了约1.6万美元的校方资金,赴伊朗学习波斯语课程,并查阅复制了一批老档案。同年8月他离开伊朗时被捕,伊朗方面指控王夕越把4500页文件数字化存档,“意图为英国和美国的学术机构搜集高度机密文章”。2017年,王夕越被裁决间谍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国务院和特朗普都介入了进来,要求伊朗方面释放王夕越。
索莱马尼是伊朗干细胞研究学者,去年10月赴美计划完成治疗中风病人的研究工作,结果在芝加哥一落地即被拘捕。美方引用一份去年6月就准备好的起诉书,指控索莱马尼在2016年利用两名学生从美国返回伊朗时向伊朗运送一批重组蛋白,违反了美方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这批蛋白在美国仅价值8000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索莱马尼已被羁押一年有余,至今未被起诉。
从已知信息看,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与美伊两国安全的敏感度、关联度都不高,否则信息不会如此即时和公开。此前,伊朗方面曾透露至少有70名美国间谍在押,但多数人的姓名和案情都不被外人所知,美方也没有大张旗鼓施压。两起低敏感度的案件也有助于控制国内强硬派的反弹。从这个角度看,王夕越案和索莱马尼案都可以看作是美伊关系跌宕起伏时的抵押品,而在恰当的时机到来后,又是美伊关系的调适器。
特朗普推特。
调适作用也可以用上一次美伊换囚佐证。2016年1月,伊朗释放了4名在押美国人,相应地,美国也释放了7名在押伊朗人,同时把此前遭美国通缉的14名伊朗人从通缉名单撤除。当月,正是伊核协议生效之时。美伊关系也一度稳定了下来。
时隔三年美伊再次换囚,虽然与伊核协议没有关联,但也会产生其他政治效益。让被羁押的美国海外公民返回美国,是特朗普高调宣传了多年的外交诉求之一。在大选冲刺阶段王夕越被释放是他践诺的最好证明,这是为他的政绩加分。此外,在包括动用武力在内极限施压方式被证明无效后,换囚有助于特朗普政府找到台阶下。换囚后,特朗普发布推特嘲讽奥巴马,声称能和伊朗达成公平协议,则清楚表明了他对换囚的政治收割方式。
而对于伊朗来说,换囚同样有正面效益,可以暂时缓和与美国的关系,让伊朗专心于国内治理,布局伊朗石油出口渠道。
不过,要说成功换囚将成为美伊关系转暖的起点就太乐观了。2016年更大规模的换囚并没有改善美伊关系就是先例,特朗普政府的中东立场和作为,更进一步增加了美伊关系走向缓和的难度。因此,美伊换囚,只是一次成功的非典型外交接触,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两国关系还会沿着即成的典型模式艰难行走。
徐立凡(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