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截图
最近,做廣告牌生意的可能笑歪了嘴,因為全國掀起了一股改名熱。
早上在「普羅旺世」小區樓下吃個油條,出門經過「威尼斯水城」,下午去好友家「巴洛克風情」小區搓麻將,晚上就在「曼哈頓廣場」吃飯購物,心情好的話再去「皇族雅苑別墅」裏擼個串。每天不僅能周遊世界,甚至還能穿越時空。
諸如此類「大洋怪重」的地名特別是小區名,成為了一種「熱笑話」,要不要改變這種現狀,或者說,淨化這種崇洋的風氣?子不語,怪力亂神,當然要。所以,民政部在半年前就發文指示整改。
深圳經驗值得借鑒
據傳曼哈頓小區擬改名曼哈屯,歐洲城已改為矮橋凳……在官方的主導之下,改名的星星之火,全國燎原,於是各城各地都列出了改名清單。但意想不到的是,熱笑話半年來漸漸變幻成了冷幽默,各類吐槽也如期而至。
眼下,「洋小區」整改正如火如荼,不少網友驚呼「突然間不知道家在哪了」,民意反彈越來越犀利。為什麼?難道又一次好心辦成了「壞事」?
表面上,小區或地名的改名無非換幾個漢字,但為了這幾個字,可能成付出的成本,超過幾個億,而且它還會帶來一系列的法律後果。政府及物業公司等相關一系列單位更改地圖、牌匾、公章,就連物流公司等送快遞的,都要懵圈一陣子。居民需要改戶口本、改身份證、改經營許可證……等等,除直接的金錢浪費外,還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成本。
此前有說法,河北石家莊市,人口在1000萬以上,被戲稱為「天下第一大莊」,為求「名實合一」,曾欲改名為正定市或西柏坡市。據專家估算,完成各項以舊換新,至少需要花費10億元以上。哪怕新名字再美好,只因成本太高作罷。
讓人焦慮的是,這股改名熱,會否從小區蔓延開來,再熱到改公司名、改人名上來。網傳,「維也納」憂心忡忡,人家酒店連鎖品牌的名字,可是用真金白銀打造出來的,如果真改了,前面N年投入的N個億基本上也就打了水漂。還有網友在替馬雲爸爸焦慮,樹大招風啊,這市值3萬億人民幣的「阿里巴巴」會不會變性手術一樣被改成「阿里媽媽」?
不計成本地改名,是不是又掉入了矯枉過正的陷阱?此時此刻,深圳的做法,為我們送來了中庸之道。根據深圳官方公開說明,確立了改名三原則,其一,改名清單將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二,使用時間較長、社會和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地名原則上不納入整治範圍。其三,本次整治原則上不涉及不動產權證、戶口本、身份證等相關證照的變更。這一不突破證照變更的底線原則,的確值得借鑒。
既往不咎的理由
其實,還可以在「深圳經驗」的基礎上,再前進一步,除了極個別已造成「惡劣影響」的洋名外,一律既往不咎,為什麼?
官方一直強調主流理論,那麼小區改名這件事,也當以此理論作指導,說一千,道一萬,這些洋名小區在全國的所有小區中,其佔比應不到三成。也就是說,中式地名和小區名還是穩穩地佔據了主流陣地。
那麼,只要把住了「下不為例」的關口,對於此後全國的新建小區限制洋名,那麼舊有的洋名小區,在全國房地產中的佔比,將不斷地被稀釋,洋名就會被不斷地邊緣化。再過上個10年、20年以後,舊有的洋名,反而就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胎記,比如說,一聽到「挪威森林、波托菲諾小鎮」,大家就會知道,這種小區一定是舊年代建造的,因為那個年代,小區命名刮洋風。也就是說,今天的遺憾,反而會促成若干年後的多元化的懷舊審美,不知不覺中,成就了一種「反面典型」的標本意義。那麼,今天的我們又何必非要承受一刀切的痛苦?
小區限洋名, 「下不為例」應是最佳選擇。有些問題,你過於重視,它就真成了問題;可當你忽略它的時候,它也就真不是個事。對於洋名已經造成的時代缺憾以包容為主,反而更能顯出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 | 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