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千古名句中的“杏花村”,就是今日的汾酒。
作为八大名酒中的清香型代表,汾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尽管在现在的市场上,清香型山西汾酒(58.500, 0.28, 0.48%)的名气比起贵州酱香茅台、四川浓香五粮液(103.600, -0.71, -0.68%)略有不如,但在酒的渊源上,它却是后两者的祖宗。
然而,源远流长、享有盛誉的汾酒,日前竟被曝出“史上最滥贴牌”,市场为之大哗,集团声誉遭遇空前危机。
杏花村里杂酒多
据新京报报道,按照经销商及汾酒集团内部人士说法,股份酒是指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汾酒厂)生产的汾酒,这是汾酒老厂,而集团酒是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产的酒水,它们由各个开发商自行设计包装品名销售,所以也称为“开发酒”。
据报道,汾酒厂生产的股份酒,其市场批发和零售差价不大且稳定,而批发价30元一瓶的“开发酒”,对外零售价能达到600元左右。
开发酒,即是通俗所称的“贴牌酒”。
贴牌酒本来就有浓厚的李鬼嫌疑,市场上历年来都有贴牌酒搅乱酒类市场,导致消费者难以分辨的质疑。
而据报道,在杏花村,连李鬼都有“李二鬼”来仿冒。由于汾酒贴牌酒众多,在当地产生了很多不同品名的疑似“开发酒”,包装上虽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新京报报道称,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
30元的出厂价,零售600元
据报道,在杏花村镇汾酒大道和307国道两旁,有上百家销售汾酒的店铺,每家所陈列的样品酒都达数十种,但是店铺老板介绍“这么多种类的汾酒,但我们自己只喝股份酒。”
包装上印着“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是股份酒,印着“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是集团开发酒。
公开资料显示,汾酒厂是汾酒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汾酒厂主要生产和销售汾酒系列、杏花村系列、竹叶青系列、白玉汾酒系列的自营汾酒品牌。
各类汾酒“集团酒”的包装不一,外包装上附有二维码,媒体经二维码询价发现林林总总的集团酒价格在300—600元左右浮动。据介绍“在外地可以走二维码上的价格,但实际上批发价很低。”
当地店主王攀以其店内一箱标着“杏花村原浆”的开发酒为例,一箱六瓶批发价180元,折合每瓶30元,但其二维码显示零售价每瓶高达688元,零售价是批发价的20多倍。
有业内人士对花朵财经指出,汾酒集团的贴牌和开发条码泛滥业内皆知,“茅台五粮液也有贴牌,但是在汾酒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
上述人士称,“贴牌等于是经官方允许、合法售卖的李鬼。但如果严格管理,不见得是完全的坏事,部分消费能力较低的消费者,抱着爱面子的心理买贴牌酒是正常的,中国的名酒就那几家,生产能力有限尽人皆知,这本来也是贴牌酒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河南省鹤壁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西凤酒、汾酒代理商告诉花朵财经:“我认为,对于贴牌酒,第一应该名字和包装上有彻底的、明显的区分,第二,要严格控制贴牌酒的数量,毕竟贴牌酒不是原厂酒,对于品控的严格程度肯定不如原厂家,因此也不会像原厂酒那样过于受到产能的限制,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一种名酒的贴牌酒过多,是没有必要的,远远超出了贴牌酒原本该有的意义,使好事变坏事了。”
“像汾酒这么乱的,可以说是中国白酒贴牌之最了,三四百家是有的,最多的时候有近千家,这么乱、这么滥的贴牌,极其罕见。”
汾酒集团的“开发商模式”
清香型白酒直到如今也不是市场最主流香型,汾酒早期发展只能算是不温不火,但是在21世纪之后,汾酒集团开始采取授权一部分有资金、有资源的个人或公司,自行设计酒瓶和外包装,由汾酒集团灌装酒水后,被授权方将“杏花村”商标和汾酒集团公司的名字印在外包装上进行销售。这种模式下的个人或者公司,被视作被授权方,统一称为“开发商”。
这种模式类似于“收加盟费”。借助模式的力量,汾酒集团实现了快速的扩张,相应地,“开发商”最高峰时曾达千余家,公开报道称,2008年以后,汾酒自有品牌有120多个,合作开发的品牌有160多个。
“这些开发商里,酒质有没有好的?有没有接近汾酒的?也许有,但是只要不是股份酒,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就会显灵,最终导致所有的集团开发酒不约而同走到拼价格的路子上来。”业内人士刘双泰告诉花朵财经。
众多的“开发商”之间当然也存在竞争,汾酒的股份酒不愁销路,但是开发商的酒好不好卖,那就要各凭其能。有媒体曝光过,部分“开发商”谎称汾酒集团招代理商,从全国各地寻找经销商,通过邀请其来到杏花村镇参观等手段骗取信任,继而用高于实际批发价一大截的价格坑经销商。据蓝鲸财经报道,有受害者在杏花村股份有限公司和党委办公室与不明身份的人签订了合同,损失惨重。
汾酒品牌含金量遭质疑
据多家媒体报道,明面上汾酒集团规定所有酒水必须来自集团公司,不能私自灌装,但是,这一规定管不住众多开发商。
“根本就没法管,集团开发酒牌子太多,防伪都是大难题,别说消费者,杏花村镇上的人都不好分辨,最关键的问题是,股份酒,入口就知道真假;集团开发酒只要是同等酒质,谁能分辨的清楚酒水到底是来自集团,还是干脆就是散装酒?”刘双泰告诉花朵财经,在失去汾酒独特口感的屏障后,集团开发酒“防伪”根本就无从谈起。
“要说假,我只能建议你记住,除了股份酒,都是假汾酒!没有必要试图在集团开发酒里面分出哪个口感更好,这次好,下次又不好了,酒质稳定程度没法和股份酒比,那么多的散装酒厂,我卖了12年汾酒都分不清,一般消费者咋分清楚(集团开发酒)?”刘双泰说,散装酒灌装集团开发酒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汾酒集团自己也无力分辨和监管。
真假的界限,在此本就逐渐模糊。而模糊的界限,给了真正的造假者可乘之机。
“酒瓶子、酒瓶盖,山东、河南都有卖,要什么样就能生产出什么样的,然后,买散装酒不难,灌装更不难,造假当然也就不难。”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花朵财经,汾酒集团的贴牌酒泛滥,也给了不法分子巨大的仿冒空间,且比起集团开发酒,假酒连最基本的安全问题都难以保障。
“早期开发商模式为汾酒跑马圈地立了功,另外,现在汾酒是上市公司,领导层要顾虑到业绩增长,所以实际上一直没有下狠手去从根源治理贴牌泛滥。过于泛滥的贴牌,对于汾酒是一杯真正的毒酒,一口闷了短时间很舒服,毒素却在肌体内长久地发作,毁掉的是汾酒的品牌含金量,是未来。”行业观察人士赵晋松说。
对此,22日午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发表声明称,将针对汾酒开发酒乱象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核查,请求执法部门对假冒侵权产品问题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