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國明表示,大湾区的规划方案有望在新的一年出台,将有利香港加快与内地融合。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余江強報道:「2018香港商界最關注的10件大事」的評選活動已經截止投票,結果將不日公布。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主席巢國明高度肯定這項年度盛事,有助大家回顧過去,展望將來。他指出,高鐵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已令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成型,而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方案有望在新的一年出台,將有利香港加快與內地融合,發揮所長、為國家所需作出新的貢獻。
內地巨變翻天覆地
內地改革開放,巢國明是見證者、參與者、貢獻者。1992年,他到番禺投資開設制衣廠,占地3萬尺,聘請員工400人,紓緩了香港缺地發展和勞工短缺的問題。該廠后來由中外合資的三來一補變為全資擁有,他亦乘勢再於廣西貴港市投資開廠,又聘員工200多人。在投資內地的初期,他像其他港商般,飽受交通不便的辛酸,回廠每每要花上三四個鐘頭。他笑稱,「如今有了高鐵直通廣州南站,路程時間節省一半;去廣西貴港市的廠,坐高鐵可以即日來回。」
巢國明親身感受到內地的衣食住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得益於改革開放。他最大的感受是制衣產品的通關日見便利。昔日報關查貨,手續繁复,費時失事,如今報關電子化,手續簡化,對營商者很有幫助。「信譽良好的廠商,出貨時可經電子網絡報關,不用進關場驗貨,免卻花時間排隊輪候,效率大幅提高,時間好掌握,尤其是中秋前趕貨空運,不再擔心排隊等通關而趕不上飛機。」
貿易戰冀終能協商中美爆發貿易戰已數月,巢國明指紡織品暫時未受到影響。港府在協助港商應對是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加碼為中小企提供出口信用保險,貿發局亦帶廠家到東南亞找供應商覓貨源等。內地人民幣幣值下調5%,部分貨物出口退稅率有所提高,他相信有助應對貿易戰的冲擊。「這場仗不會短期完結,也不可能重回開戰前狀况,雙方要靜下來協商。最不想見到美國把所有中國制造的產品加徵關稅10%,制造業10%的毛利,將付諸流水。」
有美國買家向他分析,中價的紡織品是民生必需品,一旦由10%的關稅加至20%,會令零售價大增,消費者定群起反對。况且成衣并非高科技,對美國家安全全無影響,特朗普無必要對民生用品作出太大動作。
內地挺港科創基地
巢國明表示,上月中,內地和香港簽署CEPA貨物貿易新協議,由今年元旦起6000項香港原產貨物出口內地實施全面零關稅,對中小企會員的幫助很大。他指開發科研成本可以計算於成本中,是鼓勵港商多做科研工作,支持香港打造科技創新基地。「習主席去年回覆香港學者,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國家科研經費可以過境香港使用,特首在施政報告撥出大量資源予創科方面。這正是發揮香港所長,在世界貿易組織中香港是獨立關稅區,美國不針對香港制造,香港具有『一國兩制』,金融、服務、法治等獨特優勢,香港的大學科研成果在全世界知名,只是過去政商界捉到鹿沒有脫角。香港要在創科上急起直追,不再為他人作嫁衣,可以引發香港第二個發展高潮。」
他表示,由高鐵、大橋以至新口岸,粵港地理位置制造一小時生活圈已經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案一旦出台,將百分百加速大灣區的融合,13個城市將是功能性分工,互補不足,各自作出貢獻。大灣區這個大舞台,將會百花齊放,龐大市場會吸引港人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