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香港文物收藏家李秀恒:出心出力 推動藝術發展

2018-01-22
来源:香港商报

  李秀恒除了是政商界知名人士,還是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的文物收藏家。圖中他手持的「酒杯」,其實是一件逾億元的「明成化斗彩花卉紋高足杯」。

  【香港商报网讯】有人說過「沒有文化藝術的城市是沒有靈魂和性格的」。對於香港而言,過去因缺乏自身獨特的文化符號而為人詬病。不過,隨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落成,這個標籤必然有所改變。在香港藝術發展的進程上,本地收藏家李秀恒多年來致力推動本土藝術發展,為保存中華文物不遺餘力。李秀恒十分期待「西九故宮」的落成,坦言該館不但有助提升本港藝術氣氛,更可推動藝術、旅游等行業的發展。文:RuthChung圖:蔡文

  早前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香江雅集——紀念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特展」的展覽,展出235組件(306件)展品,包括221件宋至清朝的官窯瓷器和14件家具,均來自本港約三十位收藏家。是次展覽是香港民間藏品首次登入國家首都博物館大堂,促成此美事的,是其中一位參展的本地收藏家李秀恒。除了為人熟悉的政商界名人身份外,李秀恒亦是一位愛好中華文化的收藏家,自三十多年前,便一直默默為保存中華文物而不遺餘力。

  香港收藏家汗馬功勞

  李秀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是次展覽的意義,「最重要是達致文化推廣。其實香港收藏界一直Δ虎藏龍,以往因為種種歷史因素,令到幾千年來屬於中國的文物流失海外,香港收藏家一直在保育和推廣文化方面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對保存國家文物貢獻良多。」今次首都博物館展覽,同時帶出了一個問題:為何多年來這些珍寶從未在香港市民面前展露,反而先登上了國家的首都博物館?李秀恒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問題癥結所在:「有件事我對香港政府是有些意見的,當局沒有一種文物推廣的文化,亦沒有帶動傳承文化的意欲,作風比較死板、呆滯。例如,現時我想向公眾展出某件藏品,該找哪個部門洽談?實際展覽詳情又如何落實?」李秀恒建議各個政府部門應互相協調,如現時主要文化活動集中由民政事務局負責,其他部門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工商旅游科等,其實也應參與協辦,彈性處理每一個項目。他同時認為,藝術不應單方面發展,不妨與商業結合,以尖沙咀1881Heritage的梵高主題餐廳VanGoghSenses為例,在發展餐飲的同時,加入藝術元素,顧客可以更加享受其中。將藝術商業化,是藝術發展的另一出路。

  西九故宮有助旅游業發展

  雖然對官員有意見,但李秀恒仍欣悉今屆政府落實在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西九故宮),他稱之為香港的一大喜事,有助紓緩香港展覽場地不足的問題。他亦相信隨着林鄭月娥上台后,日后在文化推廣方面會有改善。李秀恒預計,西九故宮落成后,首先出現的現象就是旅游業會好轉。如英國有大英博物館,法國有羅浮宮,來到香港,就有西九故宮,當人們去一個地方旅游時,就必先到其博物館,認識和了解當地的歷史,這樣才會不枉此行。他日西九故宮落成后,游客便可以欣賞到屬於本土的文物。李秀恒補充,年輕人亦可藉此認識到中國文化,了解以前的宮廷歷史,同時文化產品也會應運而生,期望會帶來商業效益。就如台灣故宮博物院年前推出的文創商品「朕知道了」紙膠帶,就紅到內地,熱銷十九萬組,港人亦可藉此發揮創意,帶動手工藝市場發展。

  自資活化工廈 打造香港798

  西九故宮在港興建,無疑有助提升本港藝術氛圍,不過,該博物館對本地年輕藝術家而言卻未必有太大幫助,畢竟本土藝術工作者所面對的最大難題,是難以尋找合適的展覽場地,若作品沒有機會讓人欣賞、沒有人支持,根本沒有意義。可是,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用作藝術展覽的場地實在有限。為此,李秀恒身體力行,幾年前購入葵涌工廈KC100,斥資5.5億元翻新成甲級商廈,項目特別之處在其與別不同的文化藝術氣息,地下大堂會定期開放予藝術家辦展覽,這兩年間曾舉辦過十多場不同類型的展覽,如水墨畫、油畫、攝影展、針織藝術展等,每次展期約兩個月。除了與國際級藝術家合作外,亦會預留空間予本地新晉藝術家參展,早前更與法國五月藝術節和意大利文化藝術節聯手舉辦展覽,成為本地藝術界嶄新的展覽場地。李秀恒亦已向政府申請改建黃竹坑偉晉中心及油塘榮山工業大廈,冀提供更多展覽空間,改變社區藍圖。

  為社區增添藝術氣息

  李秀恒揚言要將葵涌區打造成本地的「北京798藝術區」,工廠區之中有創意藝術區域,可以讓上班族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藝術氣息。北京「798藝術區」原址是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自2002年起,一批藝術家開始進駐,遂發展成為北京市文化的新符號,更吸引了國際藝術家到當地舉辦展覽,可謂工廈活化十分成功的例子。

  李秀恒認為社會需要支持文化產業,支持青年創業,以及制造更多共享空間,除了提供創作的地方,更需要的是給予藝術家展覽空間,讓大眾欣賞其作品。他表示:「政府曾顛倒了整件事來看,他們認為只要給予創作場地便可,但你不給他們機會展示作品,又如何將藝術理念傳遞開去,繼而獲得賞識?所以不應該單單是給予一個地方就罷了,而是要提供一個展示作品的空間,并在社會上制造一種藝術氛圍。」

  收藏有道 不做土豪

  近年中國經濟起飛,市場上迎來的是一大群購買力越來越強的收藏家,讓西方藝術品市場驚呼中國收藏家時代的來臨。但同時亦惹來批評,指部分收藏家張口閉口都是估價,根本不重視文化價值和藏品背后的歷史意義,有些買家更只是想炫富、為斗氣而亂叫價。在文物收藏界如何不炫富,是一大學問。

  李秀恒認為收藏家應增值自己對文化和歷史的知識。

  李秀恒認為,收藏之道,除了相信信譽好的拍賣行和吸納不同專家的意見外,最重要的是「不要做土豪」,「有錢去買一件藏品是沒意思的,初入門的藏家也好,入行已久也好,我認為都應該是真正喜歡那珍品才去買。例如我喜歡瓷器,就會去研究其來源、制造方法、分類等資料。」話音剛落,便看見李秀恒背后的那幾個書櫃,擺放的都是林林總總關於收藏的書籍。他強調,要對歷史文化有研究,才能培養自己的眼光,做個真正的收藏家,而不是有錢就隨意買來炫富。

  李秀恒認為,自己必須要「享受」到那件展品,不要為買而買、做藏品的奴隸,而是成為藏品的主人。記者問何謂「享受」?李秀恒指一指辦公室內的鐘,那是一具十八世紀的古董鐘,但至今仍能走動,原來他拆卸了原裝機械機芯,換上石英機芯,令古董鐘也可以運行,這樣便能提升藏品的價值和實用性。他說:「這些藏品都是老祖宗的東西,我們不過是人生中曾經『擁有』它而已。最重要是將其文化推廣開去,公諸同好,增加大家的雅氣。」

  為西九故宮出謀獻策

  「故宮」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瑰寶的代名詞,背后盛載約六百年皇朝歷史,見證明、清朝至今,中國數百個春秋的滄桑巨變。香港雖然作為國際大都會,但因文化底蘊不足而被人戲稱為「文化沙漠」,西九故宮的出現,可謂一個絕佳契機,提升全城的藝術氣氛,并協助中華文化由這個港口城市走向世界。

  西九故宮無疑曾鬧出政治風波,但作為故宮博物院在內地以外首個「故宮」場館,西九故宮在港興建,對香港文化界來說,是舉足輕重的里程碑。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視察的首個正式行程,就是到訪西九文化區,見證《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的簽署,足見國家對這個文化項目的重視程度。根據合作協議,北京故宮博物院借予西九故宮作長期展覽的文物,借用期兩年,將優先展出故宮收藏的外國文物,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展品,以及與香港有文化聯繫的文物藏品。

  皇帝寶座坐鎮

  李秀恒表示,目前在香港辦展覽,不但要有主題,更要有與主題互相匹配的場地布置,他建議日后西九故宮舉辦展覽時,須留意展館布置上應與主題配合。他的一席話,可謂與早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說的互相呼應。單院長透露,西九故宮的第一層,將有一組清宮皇帝寶座及儀仗作為固定陳列品「坐鎮」,該層的場地設計,亦以古代宮廷氣派為主,讓市民在欣賞展品的時候,儼如置身瑰麗堂皇的皇宮之中,感受當年皇帝的待遇。李秀恒同時建議政府應該培育更多相關人才,以迎接西九故宮的落成,如博物館管理人員、專業藝術鑑賞家等,這不但能制造更多就業機會,也可提升香港文化藝術界的競爭力。

  設計兼備傳統與現代感

  西九故宮占地約10000平方米,將有7600平方米的展廳,用於展出金器、銅器、玉器、書畫、陶瓷,以及有關宮廷生活的文物,估計屆時展出的故宮博物院藏品,多達約900件/套。或有人會問,為何放置博物館的不是外國展品,而是內地的珍品。李秀恒反倒認為這種質疑,是對香港和中華文化的侮辱,他說:「不是說排擠外來事物,而是屬於香港的西九文化中心,若純粹展出外國人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中國有這麼多珍貴藏品,就連大英博物館也放置了屬於中國的鎮館之寶,香港更應藉此推廣中華文化,讓人認識中國每個朝代的歷史文物。」

  西九故宮由本地建築師嚴迅奇負責設計,博物館樓高5層,上寬下聚的方形結構,被公眾形容像是一個「鼎」,設計融入中國傳統視藝文化。博物館中層外望維港,高層中庭則遠眺大嶼山,觀景開揚之餘,亦富有現代感。西九故宮於2022年建成后,將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