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通通常很好,再不好的時候也堵不死。估算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的時間,可以準確到5分鐘之內。”在香港生活過的作家馮唐這樣形容香港的交通。
香港土地面積僅1105平方公里,約為北京的十五分之一;香港人口逾730萬,卻有北京的三分之一。在香港,各類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鐵路、電車、巴士、小巴、的士和渡輪等,每日載客超過1260萬人次。每一個在香港生活過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在道路不寬、小巷復雜、立交橋層層疊疊的香港,很少有人為交通困擾,那種將快速路當停車場的景象很難在這里見到。
這,就是香港城市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性化交通。
香港地鐵
地下鐵路線串起來的城市
“香港市民85%工作的地方都可以乘港鐵到達。香港的地鐵,把整個城市都串起來了。”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學系教授黃波說。
香港是一個建在地鐵之上的城市。目前,香港鐵路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包括10條鐵路線,全長約187公里,共設有93個車站。港鐵每天載客約465萬人次。
港島南線通車
家住在新界沙田的許小姐每天都要乘搭港鐵到香港島灣仔上班。從沙田到灣仔,橫跨香港3個區域,全長12公里,一般要經過3次換乘,經歷11站,但許小姐仍覺得十分方便。
“相對于其他交通工具而言,港鐵十分準時。”這是許小姐乘坐港鐵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據港鐵公司2016年年報,港鐵列車服務準時程度維持于世界級99.9%的水準。許小姐說,港鐵的配套設施十分完善,站與站之間的換乘指引清楚明晰,從來不會在地鐵站內“迷路”。而且,港鐵站內還有不少商鋪,包括便利店、面包店、藥店等。在上班途中也可以隨時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不會耽誤時間。
港鐵公司還營運直達香港國際機場、全長35.2公里的機場快線,在香港島上的車站還設有預辦登機手續的設施。在2015年,機場快線每天載客逾4萬人次。行車時速可達每小時135公里,是全球最快的地鐵系統。
回歸祖國20年以來,港鐵不斷豐富鐵路系統,將軍澳線、迪斯尼線都在回歸后相繼落成,而2016年通車的港鐵觀塘線延線及南港島線(東段)的開通終于將全港18區全部連接。目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也即將建成,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已開建。
特色交通
電車小輪浸染著香港文化
對于很多香港人來說,很多交通工具更在歲月的流逝中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交通工具不僅是乘載他們到另外一個地方的工具,更是與他們一起成長變化的見證。
在高樓林立的香港島中,在軌道上行駛,造型古樸,會發出“叮叮”聲的交通工具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是香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香港電車。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是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
電車“叮叮”自1904年起在港島區投入服務,深受歡迎。
“叮叮車”在港島北岸行走﹐提供7條行車路線。近日,香港的“叮叮車”還換上了全新的標志。香港電車董事總經理魏文表示,“叮叮車”貫徹傳統特色的同時,內在還保持著一顆年輕、積極和活力的心。
除了“叮叮車”,穿梭于維多利亞港灣的天星小輪也伴隨著香港市民走過了百年歲月。天星小輪往返尖沙咀至中環及灣仔,共有9艘。所有的小輪均為傳統雙頭式設計,船身顏色采用上半白色及下半綠色,船頂煙囪上有四枚星作裝飾。
天星小輪不僅是香港交通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訪港旅客必要體驗的行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曾把乘搭天星小輪游覽維港兩岸譽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坐在搖搖晃晃的天星小輪上,維港兩岸風光盡收眼底,所有旅途的疲憊都一掃而光了。”來港的內地客劉小姐說。
天星小輪有限公司于1898年成立,現時經營兩條來往港內的渡輪航線,提供可欣賞海港景色的悠閑航程。
香港的雙層巴士也是香港交通的一大亮點,目前香港約有巴士3920輛,大部分是雙層巴士。第一次來到香港旅游的內地客劉忠就對雙層巴士十分感興趣。他說,內地沒有雙層巴士,所以他看到香港雙層巴士的時候,覺得很新奇。他會選擇坐在第二層,在去景點的路上沿途欣賞風景。最關鍵的是,乘坐香港巴士大多座位、有空調,十分舒服。
專營巴士每日載客量約392萬人次,占每日公共交通總載客量的31%。
規劃管理
香港交通的人性化規范化
香港交通暢通、方便、準時的背后,是香港城市道路有序規劃、交通規則完善制定與交通從業人員嚴格遵守規則等諸多因素共同助力的結果。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的道路網絡,大致上可以分為公路、橋梁及隧道。截至2013年底,香港道路總長度達2090公里,目前有15條主要的行車隧道、1325條行車天橋及橋梁、1197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這些道路的基礎設施保證了香港的交通工具可以乘載著市民到達每一個地方。
除港鐵外,香港市民還有輕軌、巴士、小巴和輪渡等多種交通方式可選擇,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干事陳迪遙表示,香港的公共交通最大的特點在于“多式聯運”,即利用各種運輸方式各自的內在經濟,在最低的成本條件下提供綜合性服務。
“街渡”為渡輪未能兼顧的偏遠沿海小村落提供服務。圖為港島西南香港仔的傳統木造“街渡”。
香港交通還有很“人性化”的一面。經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可以很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下雨天上巴士時,有工作人員在上車時給乘客撐傘,以免他們被雨淋到;在殘障人士上地鐵或者巴士時,工作人員會給他們鋪上隔板,方便輪椅人士上下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在臨近車門都有專門的弱勢群體專座……
九龍巴士公司還于2015年推出了九巴.龍運的手機應用程序。打開這個應用程序,乘客不僅可以方便查到去目的地最方便的巴士線路,還可以知道巴士會經過哪些站、不同站的收費標準以及最近的巴士的到達時間,方便市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出行。
為了保證香港的交通順暢及環境保護,黃波表示,香港未來還是應該發展以鐵路為主的公共交通系統,減少地面交通的阻力。陳迪瑤亦表示,隨著香港越來越多的私家車上路,香港的堵車現象也有所增加。
黃波認為,香港交通還承載著加強香港與外部聯系的作用。他希望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大型跨境交通項目進展順利。他說,這些大型基建不僅有助于加強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聯系,形成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在亞太地區以及世界上的整體競爭力。
(新華社文,圖片來自網絡)
睇多D
那些連接粵港的跨境工程
香港回歸20年來,隨著內地與香港人員交流愈加頻繁,越來越多連接兩地的工程落成,從每年都在增加的直通車班次到粵港基建工程;從往返兩地的巴士到海上航線……這些工程,極大地加強了粵港兩地之間的聯系,為兩地人員往來提供了便利。
城際直通車
家在廣州的洪太太來香港工作已超過7年。這7年間,她每個月都乘坐港鐵城際直通車往返香港與廣州。不到兩個小時,她就從香港的交通樞紐紅磡到了廣州東站,乘坐直通車已經成為了她回家最便捷的方式。
跨境直通車服務連接香港與內地,現有三條城際客運路線,分別為北京線、上海線及廣東線。
這趟列車自1979年開通以來已接送了逾8000萬人次,保持著每年2%的旅客增長率,是旅客往來香港與廣州的首選。城際直通車帶給乘客最大的方便是通關順暢快捷,羅湖口岸在節假日的通關時間可能要45分鐘或以上,在直通車車站內只需10到15分鐘。
通關口岸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內地旅客訪港需求,回歸20年間,香港特區政府先后在落馬洲支線、屯門客運碼頭、深圳灣以及啟德郵輪碼頭新設立旅客通關口岸。目前,香港有12個主要出入境管制站及2個港口管制站。從內地到香港的居民可以通過機場、港口和陸地口岸3種方式進入香港。
羅湖管制站的旅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灣口岸。深圳灣口岸于2007年,即香港回歸10周年之際設立,是所有口岸中唯一實行“一地兩檢”的口岸,即內地和香港在一個口岸區內按本身的法律和規例進行海關和出入境檢查。
家住深圳南山區的張安同學經常通過深圳灣口岸往返于香港與深圳,“時間短、排隊快、手續簡單”是他對從深圳灣口岸過關最直觀的感受,“一地兩檢”的成功實踐已經得到了深港兩地市民的廣泛認可。
全長5.5公里的深圳灣公路大橋是香港與深圳之間的第四條行車過境通道,也是深港西部通道的組成部分。
未來,“一地兩檢”還將在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總站實施,為兩地人員往來提供更大便利。
來往粵港兩地的交通工具也在口岸的配套下日趨豐富,越來越多的跨境巴士在香港與廣東省內“遍地開花”。目前,香港市場上有超過30家粵港跨境巴士公司。根據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數據,平均每天有超過100萬輛車次往來于香港與內地之間。
海上客輪
香港與其他珠江出海口城市間的交通還有海上客輪。香港海事處表示,2014年每天有超過400艘客輪在港澳兩個碼頭進出,全年旅客總量達到2600萬人次,高峰時期港澳輪船每5分鐘就開出一班。
港澳碼頭
水電菜肉
連接粵港兩地的工程不僅體現在交通層面。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中看不到,但能感受到的細節背后,也有粵港工程的依托。香港市民打開水龍頭流出的水、日常照明用的電、每天碗中的蔬菜豬肉等都離不開粵港工程的支持。
目前,香港有70%到80%的水來自于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有25%的供電是來自于廣東省大亞灣核電站;食品市場中有90%以上的食材是來自于內地。
以香港市民每天所吃到的豬肉為例。香港最大的豬肉供應商——五豐行旗下的中港聯合生豬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健偉告訴記者,現在香港市場上的豬肉有99%都是來自于內地。全國各地的豬肉進入廣東省后,會先到深圳清水灣卸貨,之后通過香港上水屠宰廠,最后被送往香港各個區域。兩地之間豬肉運輸的通道十分暢通,從來沒有出現過“斷糧”的情況。
教育合作工程
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兩地合作的教育工程也相繼落成。2005年,獲得國家教育部特批,首家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辦的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于珠海市創立;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深圳落成。目前有近2萬名學生在兩所學校就讀。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傳承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傳統,港中大的老師、員工也愿意參與到港中大(深圳)的建設中,從而更多地了解內地教育的發展。
服務業合作工程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于2012年在深圳落成,這所醫院是“十一五”期間深圳市政府投資興建的最大規模公立醫院,全部采用港式管理。截至2016年5月,該醫院門急診量超過253萬人次。
為利用香港服務業發達的優勢,促進深港兩地協同發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于2010年在深圳市西部前海灣畔設立。有著國家政策的支持、不斷落成的基礎設施以及深圳的地緣優勢,前海已經成為港企進駐內地的優先選擇。7年的時間,前海已經吸引了近2800家港企入駐,注冊資本達3780多億元人民幣。
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前海是推動深港金融發展的良好平臺,配合前海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等創新的金融政策,香港的金融人才在前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及潛力。
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
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三地,全長50公里,連接大橋及海底隧道。
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粵港澳大型工程將相繼落成。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已于今年5月全線貫通,通車后,珠海至香港的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20至30分鐘。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半小時經濟圈將加快形成。
高鐵香港段將以專用隧道延伸至近落馬洲的邊界,連接高鐵內地段。圖為興建中的西九龍總站。
全長142公里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也將在2018年完工,屆時高鐵將香港與廣州南站連接起來,途經深圳的福田站和深圳北站,進入國家高速鐵路網。
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為國家高速鐵路網絡的一部分,連接香港與位于廣州的廣州南站。
洪為民表示,粵港工程的一步步完工將讓香港在未來發展中搶占先機,相信兩地將發揮各自所長,粵港澳大灣區將在未來世界灣區與灣區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香港,也一定會隨著連接你我的粵港工程,進一步融入到祖國的發展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