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中國新型戰略轟炸機入役

2015-12-09
来源:中國軍網

  廣空轟炸航空兵某部新型戰略轟炸機實施遠程機動。劉銳攝

  原標題:廣空某新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強軍征程

  鯤鵬展翅,傲視海天。從新機改裝到形成戰力,從實彈打靶到遠海飛行,伴隨著空軍戰略轉型的時代強音,廣空某新型戰略轟炸機部隊在強軍征程中“脫胎換羽”——

  駕“戰神”以撼蒼穹

  手握國之重器,承載厚重期望——

  刻苦鑽研勇當駕馭新機排頭兵

  遠程轟炸機,自二戰時期開始興起,因其獨有的戰場突擊作用被譽為“空中戰神”。而轟炸機部隊則因其戰略威懾打擊特性,成為大國博弈背後的支撐。

  某新型戰略轟炸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信息化程度高,具備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能力,是我空軍部隊向戰略空軍轉型的標志性裝備之一。

  全軍首家確定裝備該型戰略轟炸機的廣空轟炸航空兵某部,是曾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和島”英雄部隊,是空軍最早組建、最早參戰,並取得卓著戰功的轟炸航空兵部隊,曾參加過抗美援朝、西沙保衛戰,首創螺旋槳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鬥機的戰例,湧現出高月明、畢武斌、劉紹基等著名戰鬥英雄。

  “戰神”落戶,官兵們為之振奮,也為之思索:裝備更新升級,手握國之重器,如何盡早從先進戰機的操控者轉為理念先進的駕馭者,從臨空轟炸轉為遠程精確打擊,從戰役戰術型轉為戰略進攻型……轉型的背後既充滿著挑戰,也飽含著黨、國家和軍隊的重托。

  該部一無新機教材,二無改裝經驗,改裝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官兵們大力發揚前輩“首戰用我、不畏強敵、奮勇作戰、不辱使命”的“大和島”精神,鬥三伏、戰三九,全身心投入改裝訓練——

  為盡快掌握新機性能,第一批參與改裝的飛行員,連續數月鉚在改裝一線,每天飛機座艙、學習室、宿舍“三點一線”,熟記1600多個性能數據,默畫100多張座艙圖,4大本2000多頁的使用手冊,幾乎每頁都寫滿注解和心得,摸索制訂出新機標准操作程序、安全預想預防等資料,成為部隊改裝教案。改裝人員一個月內3次前往民航企業學習“取經”,總結制訂出新機4S維護規范等,寫入該型機保障手冊。接裝僅3個月,戰鷹順利完成首飛。

  在此基礎上,他們每年組織常態化遠程機動訓練。一次,部隊組織遠海訓練,航行途中突遭雷暴天氣,飛機因遭遇氣流不停顛簸,瓢潑大雨擊打機身,四周閃電不斷劃過……

  怎么辦?返航固然穩妥安全,但訓練半途而廢;穿雲繞飛,卻又危險重重。想起前輩的英雄事跡,軍人的血性在升騰,機組決定:“穿雲!”靠著目視和雷達指示,飛機朝雲縫飛去,其間不斷改變坡度避開一個個雲柱,30多分鍾後,飛機終於闖出雷暴區,飛抵遠海預定空域。

  打造戰略重拳,扛起使命重擔——

  緊貼實戰錘煉一劍封喉硬本領

  召之即來,和誰打?來之能戰,怎么打?該部黨委“一班人”在改裝訓練中思考:完成首飛僅僅是起點,能打勝仗才是終極目標。只有平時無數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才能掌握未來決戰制勝的主動權。

  對於戰略轟炸機部隊而言,“飛得遠”延伸的是戰鬥力的標尺,“打得准”則蘊含著基於體系的核心能力突破——

  去年6月,空軍組織突防突擊競賽性考核,該型戰略轟炸機首次遠程奔襲4000多公裏,在氣象、環境均陌生的空域執行任務。

  官兵們迎難而上,戰機編隊馳騁至預定空域後,采取超低空飛行,依托地形規避“敵”雷達搜索。接近突防空域後,飛機進入攻擊拋線,快速降低高度:80米、70米、60米、50米……機身幾乎貼著戈壁灘掠過。到達預定距離時,飛機以大仰角大爬升率快速上升,隨著一聲“投下”口令,4枚航彈像長了眼睛一樣直射目標,隨後傳來地面觀測員報告:目標被摧毀!

  一次,該部組織某型導彈實彈打靶。正按計劃准備時,上級突然通知,原定半個月內打完的3枚導彈改在1天內連續進行,有1枚還是首次在夜間實射。前所未有的難題擺在了大家面前,天氣條件、彈藥保障、制導航線、打擊時刻等全部需要重新考慮。當時的靶場,以大風天氣為主,常伴有沙塵暴,打靶當天的天氣更是複雜多變。

  白天,機組順利完成2枚導彈打靶任務。然而到了夜間,天氣逐漸變差,雲層壓低、風速增大,打還是不打?有人建議:氣象條件已經超出考核要求,白天打得那么好,見好就收吧。機長慕巍不為所動:“這個條件不打,沒人會指責,但如果現在是打仗,能不上嗎?”機組最後下定決心:“打!”

  狂風中,戰機呼嘯而起直奔靶標,途中塔台又通報,一片雷暴團正向靶標方向移動,預計40分鍾後到達,與導彈到達目標的時間基本重合。經研究,戰機立即調整航線繼續朝目標奔去,當導彈發射離機,左前方的閃電卻越來越近,驚險之間,大家屏住呼吸,只見靶標在畫面裏越來越大,充滿整個屏幕時,前方猛地亮起一片耀眼火光,中了!至此,他們創下了該型導彈新的實射紀錄。

  突出信息主導,基於體系制勝——

  對抗訓練錘煉體系作戰真功夫

  今年3月,一場實戰背景下的體系對抗演練,在某海域打響。

  清晨,紅方指揮部根據綜合偵察情報,下達遠程突防突擊作戰命令。預警機、加油機、殲擊機、轟炸機從相距數百公裏的數個機場陸續起飛,奔襲藍方目標陣地。

  面對接踵而至的“敵”強電磁幹擾,新型戰略轟炸機編隊果斷實施電子欺騙,進行反幹擾,避開藍方戰機攔截空域,超低空快速向預定目標空域機動,從視距外對藍方目標陣地發起了導彈攻擊,繼而投擲精確制導炸彈,刹那間,藍方目標陣地指揮所、雷達設施陷入一片火海……

  遠程奔襲和精確打擊,是該型戰略轟炸機的核心能力,然而這兩項優勢的發揮,離不開各作戰要素的協同融合,更離不開體系的支撐。

  初次駕駛該型戰略轟炸機參加上級組織的體系對抗演練,該部官兵盡管認真准備了許久,但仍然難以在體系舞台上一展身手。幾場實兵對抗下來,官兵們坐不住了,每場空戰結束後,兄弟部隊的戰術評估“火藥味”十足,參戰飛行員對雙方武器平台性能如數家珍,帶給他們極大震撼。

  為突破體系作戰的能力瓶頸,該部緊緊圍繞未來作戰中該型戰略轟炸機作用發揮的重難點問題集智攻關。他們組織開展“提升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問題研究”等3個類別8項課題的前瞻性作戰理論研究,形成了7套戰法、26套突擊方案,填補了該型戰略轟炸機作戰使用的多項空白。

  著眼實戰需求,他們主動向上級申請幹擾設備,人為設置雷達致盲、導航失效、通訊中斷等空中特情,主動設置遭“敵”雷達跟蹤鎖定、“敵機”攔截等險情,讓飛行人員自主感知戰場態勢,錘煉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發現目標、臨空轟炸和精確打擊能力。

  金秋十月,一次體系對抗演練拉開序幕。在殲擊機編隊的配合掩護下,該型戰略轟炸機編隊作為“主角”壓軸出場,他們關閉無線電通訊設備乘夜色出航,突破“敵”空中地面防線,在距“敵”目標數百公裏時,果斷占領發射陣位發射導彈,展現了“一劍封喉”的英姿。

  經過一次次體系對抗的磨礪,該部隊逐步摸索出了信息化條件下空中進攻以及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攻防作戰中,轟炸機與殲擊機、幹擾機以及地導、雷達、通信等要素協同作戰的方法路子,成長為信息化條件下體系空戰的拳頭力量。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