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媒:中美兩軍海上相遇并非劍拔弩張 雙方還聊起家常
人民網11月7日訊 據美國媒體報道,隨著美國海軍進入南中國海巡航,有分析者認為這一行動加劇了地區的緊張局勢。更有人在討論中美兩軍之間在南中國海擦槍走火的可能。不過,據美國海軍“拉森號”(USS Lassen)的指揮官羅伯特·弗朗西斯中校透露,兩軍相遇時,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劍拔弩張,雙方甚至還聊起了家常。
弗朗西斯中校說,當他們在南中國海遇到中國軍艦時,對方問他們:“嘿,你們進入中國的水域了,意圖何在?”美艦回答說他們在根據國際法執行航行任務。當時,“拉森號”正要經過中國建的人工島。這一行動也是為了落實美國官方所說的海上航行自由并挑戰中國對南中國海戰略性水道的聲索。弗朗西斯中校說,在美軍回復中國海軍之后,對方又是“相同的詢問,問來問去”。
弗朗西斯中校表示,從5月到現在,“拉森號”已經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與中國軍隊的軍艦或飛機有大約五十次的“相互交流”了。他形容兩軍相遇都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弗朗西斯說,每天只要美軍軍艦一到那里,就會遇見中國軍隊。不過兩軍并不是每次相遇怒目相向。他說:“幾周以前,我們和一艘一直跟著我們的中國軍艦通話。我們拿起電話對電話那頭的人說,‘嘿,你們大伙這周六都干啥?我們這有披薩和雞翅,你們吃什么啊?哦對了,我們現在還正準備過萬圣夜’。”他表示這么說只是想“讓他們明白我們像他們一樣,也是水兵,也有家人朋友。”
弗朗西斯說,作為回應,中國的水兵們用英語和他們聊了聊他們的家鄉、家人以及去過的地方。
最終,這艘一路跟隨他們的中國驅逐艦離開了“拉森號”。“當他們離開時他們說,‘嘿,我們不再陪你們了,航行愉快,再會’,”弗朗西斯說。
根據美國海軍公布的資料,羅伯特·C·弗朗西斯出生于加勒比海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199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加州的圣迭戈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他還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和工程管理碩士學位。
媒體對“拉森號”10月27日的巡航進行了密集的報道,但弗朗西斯中校和他的300名官兵卻不慌不忙。“這是在南中國海的又一天而已,所有一切都是專業的。”他說。不過弗朗西斯說,他母親在看到新聞后還是給他打了個電話問他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還問他是不是真的在中國,他回答說:“媽,我不在中國。”
小資料:美國海軍“拉森號”軍艦(USS Lassen)
等級: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屬于歷來建造的戰力最強的驅逐艦之列。
大小:長155米,滿載時排水量約9200噸。
武器彈藥和自衛系統:包括兩架海鷹直升機;戰斧式導彈,RUM-139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與艦對空導彈;使用宙斯盾防衛系統。
航速:30節
名稱來源:海軍中校克萊德·埃弗里特·拉森。在越南戰爭期間,時為海軍中尉的拉森因勇敢而被授予“榮譽勛章”,為美國海軍航空兵第一位、美國海軍第五位獲此殊榮者。
乘員:約320人
母港:日本橫須賀
現任艦長:海軍中校羅伯特·C·弗朗西斯
美防長稱中俄是潛在的威脅 聲稱繼續在南海巡航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東盟防長擴大會議因“個別域外國家”沒有發表《聯合宣言》的風波剛過去,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7日又迫不及待地重拾南海話題,再次強調“將繼續巡航”,并稱為應對中國的相關舉動,美軍將派遣“最先進和最尖端”的武器和戰艦到亞太地區。不過,與卡特強硬表態形成反差的是,有美國匿名官員7日對英國路透社披露,美軍“拉森”號導彈驅逐艦上月底在中國南海島礁附近航行時,特意停止軍事演練等行動,因為美方“不想戳到中國的眼睛”。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美國向中國傳遞出“混亂的信號”——一場示強的軍事行動以示弱告終。
當地時間7日,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里根總統圖書館舉行了一個防務論壇,參加者包括美國軍方高官和民主共和兩黨的重要政治人物。據美聯社報道,卡特在論壇中發表講話,稱中國和俄羅斯是世界“潛在的威脅”。“這是一個時代面臨的挑戰,如同當年的里根時代。面對俄羅斯的威脅和中國的崛起,我們必須對保衛美國的方式加以創新。”
美國新聞網7日報道稱,卡特在論壇上被問及美國是否值得為“在世界另一端的一些巖石”和中國攤牌,他回答稱,維護一片每年一萬億美元全球貿易量必經的國際水道的航行自由,是美國軍艦的重要使命之一。卡特說,為捍衛航行自由,美國將繼續進行南海巡航。
談到中國,卡特表示它是亞洲未來“唯一有影響力的玩家”。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可以預想到中國的“雄心將越來越大,會打造現代化軍隊。中國如何行事將真正考驗它對地區和平和安全所做的承諾”。他說,美國的戰略重心正向亞太轉移,將派遣“最先進和最尖端”的海軍及其武器裝備,并對太空、網絡、導彈防御和電子戰等領域進行投資,以應對中國的相關行動。與此同時,“美國遏制進攻、履行協防臺灣的義務、保衛盟友以及預防地區突發事件的作戰計劃和途徑也正發生根本變化”。菲律賓Rappler網站8日稱,卡特在向中國發出明確的警告信號。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會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卡特一直堅持上述觀點。他之所以反復強調,是想防止中國擴大在南海上的外交戰略影響力。
卡特渲染“中國擴張”的同時,還將矛頭直指俄羅斯。美聯社稱,他在講話中以俄羅斯對核武器談判不積極和俄烏問題為例,聲稱俄威脅世界秩序,強調美國的國防是為尋求遏制俄羅斯武裝侵略以及保護盟國的有效途徑。卡特說,俄羅斯在海上、空中、太空以及網絡,都正在采取“挑戰性舉動”,“最令人不安的是,俄羅斯炫耀核武讓人懷疑俄羅斯領導人對戰略穩定的承諾和對核武器使用規范的遵守等”。他一邊表示“不尋求和俄羅斯進行冷戰,更別說熱戰,不想與其為敵”,一邊又強調“美國仍將捍衛自己的利益、盟友、國際秩序以及積極的未來”。至于遏制俄羅斯的新武器,卡特提及時速為7250公里的電磁軌道炮,以及美國正對核武庫進行現代化,對無人機、遠程轟炸機、雷達等電子戰武器裝備進行投資。美聯社7日評論稱,這是迄今為止卡特針對俄羅斯發表的“最強硬講話”。
不過,卡特的講話也并非“強硬到底”。美聯社稱,他表示中俄成為世界安全架構組成部分的空間“不是沒有”。“美國之音”報道稱,卡特還表示,美國希望任何國家都有崛起的機會,這對地區和世界有好處。此外,卡特透露說,他已經接受邀請,明年計劃訪問中國,屆時雙方將討論中美分歧以及反海盜、人道主義救援和氣候問題等方面的合作話題。
美方最近一段時間在南海問題上展現出“高調介入”的姿態,并遭到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的強硬回擊。英國《金融時報》8日評論稱,美國雖然進行了南海巡航,但選擇了對中國“挑釁最輕”的方式,向中國傳遞出“混亂的信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在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美國需要中國的“關鍵性合作”。路透社稱,有美國官員透露,“拉森”號在渚碧礁周圍12海里以內穿越時,關閉了火控雷達,穿越期間,美方還避免包括直升機起降、軍事演練等軍事行動。有分析稱,美軍艦若只是“路過”,其行動可以被解讀為“無害通過”,這反而是對中國南海主張的間接承認。
朱鋒認為,美國的行為并非“無害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無害通過”的定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持續不間斷地航行,二是不應該有任何危險的舉動,三是不針對沿岸國家有明顯敵意。而美方的行動明顯帶有政治目的,有炫耀武力之嫌。原因在于,南海這么大,卻特意在中國南沙島礁附近“通過”,而且,美方宣稱要“進入12海里”已有數月,“無害通過”不需要進行這么久鋪墊。
英國《金融時報》8日援引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安全問題專家懷特的觀點與朱鋒觀點相似:捍衛航行自由只是美國進行戰略行動的借口,其最終目的是擊退海上的中國,確保其海洋霸主地位。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孫衛赤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