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可以不到法院,立案、阅卷、庭审、执行等诉讼程序全在网际网路上完成,当事人和律师千里之外也能“隔空庭审”,全天24小时受理、办理案件……这种新的工作方式已在吉林省全部93家电子法院成为现实。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开庭审理一起着作权侵权纠纷案件,诉讼双方在北京、长春两地,通过电子法院三方实时云会议系统进行的一场千里之外的“隔空庭审”。该系统为法官、双方当事人提供线上远程视频通话、材料展示、交换文件等功能,还支持全程同步录音录影,确保了庭审的公开透明。
包括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内的各地法官3日来到长春,举行全国法院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共同体验“电子法院”,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蓝图。
据了解,在电子产业较发达的一些国家,类似的电子诉讼已覆盖到民事、行政、执行等程序,韩国有58%的民事案件通过电子法院审理。电子诉讼、审判已经成为“网际网路+”时代世界司法领域的新趋势。
以往,由於时间、空间限制,庭审时,当事人双方及代理律师有的地处天南海北,在规定时间出庭亦不容易。
如今,民众通过网际网路登录域名为“www.e-court.gov.cn”的吉林电子法院,足不出户便可24小时不间断立案,线上完成缴费、阅卷、证据交换、质证甚至庭审等所有诉讼过程,以及调节、执行等环节。法官使用移动终端,办案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办理案件业务。
电子法院办案程序流程公开,案件进展实时同步显示,所有的证据及文书各方都能随时随地查阅……46岁的吉林省蛟河市民孙国栋在家里电脑旁,靠律师的帮助使用“电子法院”进行商业纠纷民事诉讼。虽然还未宣判,孙国栋仍对诉讼的公正、公开却心服口服。“所有证据、材料都给‘ ’出来了,当事双方都能看到。”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吕洪民介绍,今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全省法院共受理民事一审案件44437件,其中网上立案13365件,占同期全部民事一审案件受案总量的30.1%。这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有效提高了审判质效。
近年来,中国各地法院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显着成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核心应用系统日益成熟,司法信息资源的 集整合及管理使用初见成效,信息化与各项审判业务良性互动格局初步形成。
广东推进虚拟诉讼服务中心计划,北京、上海等地法院建设网际网路案件受理平台,司法文书“上网”等积极探索推动司法公开。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说,必须稳步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在2017年底前,建成能够代表世界法院信息化先进水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总体架构覆盖全国。
周强表示,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把中国法院建设成为“阳光法院”、“智能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