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解放軍有支搜索導彈殘骸部隊

2015-08-19
来源:环球时报

  原標題:解放軍導彈試射曾遇重大險情 戰士挖巨坑排爆

  空軍某試訓基地某搜索測繪中隊,自組建以來先后參與完成多種新型號防空導彈武器系統的試驗與定型任務,搜索各型導彈、靶標殘骸幾千余件……茫茫戈壁人跡罕至,搜索殘骸險象環生。他們多次穿越“無人區”,足跡踏遍戈壁,經歷生死的考驗。

  連綿起伏的大青山前,一望無際的沙礫在無盡延續,因為是離后山最近也在營區的最后一排,故被稱呼為“后八棟”。這處于戈壁深處的營房里,駐扎著空軍某基地殘骸搜索分隊。在一次次完成任務的征程中,他們是中國防空導彈武器事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走近他們,似乎找到了一代代“神箭人”扎根戈壁、秣兵礪箭的力量源泉。

  不遺余力

  那年隆冬,戈壁灘的氣溫驟降近零下30攝氏度。迎著一場大雪,某型復雜電磁環境導彈檢驗任務按著計劃進行。

  導彈發射出筒后,搜索測繪中隊的官兵開著連擋風玻璃都沒有的全地形搜索車,朝著導彈的理論落點追去。

  風沙中伴著漫天飄舞的雪花,打在臉上生生得疼,總工魏曉飛帶著搜索中隊的官兵,走了幾公里后,因為地形復雜車輛無法行進,他們只好徒步前行。眼睛眉毛結了一層厚厚的霜,戴著手套的手指頭凍得沒有了知覺,身上的迷彩服也凍得如同冰硬的盔甲,風吹得耳朵嗡嗡嗡直響,腳底下厚厚的積雪咯吱咯吱,在“高矮胖瘦”不盡相同的沙丘里迎著雪花找到天黑,卻一無所獲。

  一連4天,他們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凌晨出發,夜里歸來,渾身上下、衣服兜里都已經塞滿沙子。水管故障停水,沒法洗漱只好扯下床單,把墊子鋪在地上倒頭入眠,早上起來就急匆匆趕路。

  上級通知,殘骸必須盡快找到。又一個大家還在睡夢中的凌晨,他們又帶著設備、儀器出發了。

  進入沙漠前每人兜里都帶一瓶水,走著走著水都成了冰,怎么也倒不出來,只好把水瓶裝進胸口前的衣服里用體溫慢慢暖熱,等水化開了渴的實在不行喝上一口,那一刻嗓子里感覺就像著了的火苗,直往上冒煙。

  這種刺骨異常的寒冷,沒有凍卻官兵們那顆急切要找到殘骸的心,他們地毯式徒步行走了近30公里,翻越了九十座沙丘,百十多個沙梁……這樣找依然一直沒有結果?是不是理論落點給的數據跟丟了?隊長高軍麗心里泛起了嘀咕,說著帶領大家沿導彈理論航向繼續向前。

  一公里、兩公里……踩在積雪下的沙子上,腳底下一走一滑,幾步打個趔趄。實在太累了,就找個有梭梭草擋風的沙丘旁,倒出鞋里的沙子躺一會兒,起來繼續尋找。上士張余全和陳昭是同年兵,他倆相互靠在一起驅逐著寒冷,這樣才感覺一點溫暖。

  順著山梁,一會兒直上一會近乎90度的直下,大家憑著經驗提著膽下去,仔細分析這地形后,認為殘骸就應該在附近的山坳里。

  第4天清晨,他們終于找到了落入白雪覆蓋的干枯的草灘中的躺著的殘骸,誰都不敢赤手去碰,因為野外溫度太低,手一摸殘骸的金屬面,皮膚就會被粘掉一層。大家忍住興奮,戴上手套后,在確定它就是大家找尋的已久的“寶貝”,那一刻大家激動得像中了彩票跳躍起來!

  臨危不懼

  導彈從誕生那天起注定就是危險品,導彈殘骸的危險程度不言而喻。

  以往,搜索官兵分辨殘骸的戰斗部是否失效,都是憑借肉眼觀察,如果確定戰斗部已經爆炸,可以安全裝車。假若一旦發現彈筒是完整的,他們就會立即向指揮中心報告,請求專家趕到現場進行拆除或者爆破。但是有過特殊的經歷后,搜索測繪中隊官兵陳舊的思想觀念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那年冬季,某型導彈批抽檢試驗任務順利展開,導彈落入到了皚皚白雪覆蓋的戈壁中。室外的氣溫仍然是哈氣成霜,滴水成冰。

  搜索測繪中隊的官兵發現導彈的戰斗部沒有引爆。此時,被大家稱為“搜索專家”二級軍士長的趙國軍果斷做出反應,依靠十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小心翼翼地開始查找起爆銷。

  將近2個小時,腿腳早已凍得麻木了,終于找到了起爆銷,順利化解了這場危機,圓滿完成了這次搜索任務。

  夏天,戈壁烈日毒辣,太陽像個大火球般炙烤著戈壁大漠,滾滾熱浪籠罩著這里的一切。某型地空導彈在靶場進行鑒定試驗,導彈的戰斗部在空中飛行過程中沒有引爆,而且雷達也沒有檢測到跟蹤數據。根據經驗推算,導彈的落點是一片地理條件非常復雜的戈壁沼澤地,水位非常低,且暗藏泥潭。

  搜索中隊的官兵們先是闖進駱駝刺密布的沼澤地,從中穿越時,車子陷入了沼澤,大家找來梭梭草、灌木墊在車輪底下,將車子從松軟的沼澤里推出來。

  還要經過40余公里的戈壁灘,因為路況復雜車子無法進入,只好徒步,戈壁灘的石子在迷彩膠鞋下,像一塊塊烙鐵,腳步是無法停下來,只要一停就燙得無法站穩。

  過沼澤,他們終于找到了導彈殘骸。通知專家到場后,官兵們憑借多次成功爆破的豐富經驗,一起認真討論最佳爆破方案,起爆銷已經嚴重變形,必須連夜將殘骸處理,否則會有安全隱患。

  官兵們在工業部門技術人員趕來之前,連夜在殘骸周圍挖出一個長20米,寬20米的隔離坑,夜里幾個人蜷縮在車里繼續滯留在殘骸附近,等待天亮后工業部門技術處理之后,將殘骸拉回。按照要求最終順利完成拆除任務,為導彈后續的科研部門分析故障提供了有效依據。

  從容面對

  導彈殘骸搜索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得面對意想不到的困難與危機,比如進入沙漠前路上的行車安全、進入后殘骸落區的危險及生命安全。

  那年10月,在某型導彈定型任務中組織進行吊裝靶機時,在射擊靶彈時,由于天氣炎熱、突來沙塵暴,靶彈飛行高度過高使靶彈殘骸落地太深,致使殘骸的挖掘有一定的難度。

  一望無際的沙海里,搜索測繪中隊的幾個官兵,頂著風沙、忍著饑餓手里使勁揮動鐵鍬,把彈坑一直擴大。在挖掘到一定的深度之后,在總工魏曉飛的帶領下,趙國軍第一個跳下幾米深的沙坑里,準確地找到落點。

  這時大家都一起跳進沙坑進行挖掘,挖一鍬沙土,被風吹的滿臉滿身都是,甩一下頭都能甩出一把沙子來,沙坑里被完全“沙霾”彌漫,大家憋著氣誰也不敢說話,干一會兒趕緊停下把臉埋進衣服里吸口氣,接著挖。

  經過近十幾個小時的奮戰,每個人的臉都像被重新雕塑了一遍,但在找到了全部靶彈殘骸的那一刻,大家興奮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2012年3月剛分到搜索測繪中隊的艾春羽,長得清瘦皮膚黝黑。“第一次到了搜索地,干了一整天,晚上住在帳篷里,早起身上蓋了有兩毫米的沙子,沒水洗臉,吃不上熱乎的飯菜,而且一連找了幾天都毫無殘骸的影子,身體、心理經受著極大的折磨與考驗,看到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跟泥猴似的,卻那么的樂觀!”

  很早以前,大家執行搜索測量任務時每次進沙漠前都有極大的心理壓力,很擔心進了沙漠里出不來怎么辦?因為好多未知的因素不是人為就能改變或者防控或者預知的。

  那年,當斯太爾進入沙漠不久一會兒就深陷沙坑,大家商量后留下來兩名班長挖車,其余人開著八輪摩托繼續搜索。那次殘骸上推進劑有劇毒,按規定發現了這枚殘骸后,應該配合工業部門在30米之外的上風口就必須戴防毒面具,處理完后才可以回收。

  搜索了兩天后,在不遠處陽光底下有金屬面閃閃發亮的東西。這時一名班長太過于興奮,竟朝那里飛奔起來,此時四級軍士長盧傳江追上去一把拽住他,告訴他要永遠記住會有生命危險的規定。

  最小殘骸

  對于搜索測繪中隊來說,每天在車上顛簸不少于10多個小時、根據地形狀況搜索范圍70-100平方公里以上,一年累積行程在5萬公里以上,如果將他們一年的行程加起來,絕對能抵得上5個“萬里長征”。并且這個“長征路”充滿著沼澤、沙漠、戈壁、灌木林、山地等,他們經歷著生理和心理的多重考驗。

  在一次執行某型導彈試驗任務中,第一發導彈舵面脫落。第二發導彈當點火發射后不到3分鐘,導彈沒有朝預定的目標飛去,而是突然轉向直線上升,最后消失在視線之中,甚至各種測量設備都沒有跟蹤到導彈的最后落點。

  是制導系統出問題了?還是其他部位出現故障,更為關鍵的是導彈戰斗部是否爆炸,機關和試驗隊都沒有把握。

  沒有導彈末段飛行航向的落點數據,甚至連導彈飛向何處都不清楚,只有一小段導彈航跡圖。搜索分隊根據以往豐富的殘骸搜索經驗,兵分五路,沿著導彈理論航向從發射陣地向前推進。

  距離發射陣地10公里的地方,終于發現了一個導彈舵面和部分彈體碎片,很快大部分導彈殘骸碎片找到了,但是關鍵的戰斗部還杳無蹤影。由于導彈戰斗部內裝有預制殺傷碎片,只要找到一兩個碎片就能獲得證明戰斗部爆炸的“鐵證”。

  于是,所有搜索人員連同司機在內,在周圍一公里范圍內開始徒步搜索。因為碎片很小,而這一地區的戈壁灘地面全是青色的沙石,許多官兵的迷彩服被腳旁的堅硬的駱駝刺劃開了多處口子,腳腕有的滲出血來。可是要找到一兩個預制殺傷碎片就如同在沙漠里找一塊小石子一樣,而且必須低頭彎腰才能看得見。時鐘指向下午4點,所有人員已經搜索了將近10個小時。

  經過長時間的搜索,他們終于找到了一塊3個連在一起只有幾公分長的菱形預制殺傷碎片,大家忘記了長時間彎腰帶來的痛苦感受,上士王儉趴在地上不僅感慨道:“你是有史以來最小的導彈殘骸,找到你真不容易啊!”通過技術分析,確定導彈戰斗部已經爆炸,導彈存在的問題也隨即被診斷出。

  近年來,隨著武器裝備的不斷升級,殘骸散布區域不斷增大給殘骸搜索增加了難度,但是為了檢驗導彈的實戰性能,多數情況下試驗訓練都在夜間進行。所以要保證在第一時間找到殘骸,搜索測繪中隊從來都是早出晚歸,披星戴月。

  為了找尋殘骸,他們的足跡遍及西北沙漠,風沙雨雪、飛沙走石、嚴寒酷暑,穿越“無人區”挑戰著生命的極限。他們用每一個邁過荊棘的足跡,詮釋著神箭精神。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