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媒體解讀王岐山為何把黨紀和國法分開

2015-08-04
来源:海外网

王岐山資料圖

  剛過去的一個月,相較于一年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俠客島(xiake_island)曾把2014年6月稱為“風暴的六月”——那個月里,徐才厚、蘇榮、令政策、萬慶良等老虎先后落馬;而在從6月25日到現在的38天里,則有包括郭伯雄、周本順、奚曉明、肖天等在內的9只老虎被打掉。

  這些當然是老王操心的事情。但在打虎強震懾的強悍落子中,更大的布局業已隱約可見。

  這一點,從王岐山今天被熱議的一句話中就可以看出:“讓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大多數,重處分的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修改

  上周五,王岐山召集了部分中央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委的負責人以及一些專家學者開座談會。討論的主題,是“就修訂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征求意見”。

  不久前的7月初,在陜西調研時候,在和部分省區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的座談時,王岐山談的也是同樣的話題。

  修改這兩項紀檢體系內的基礎性文件,并非老王的心血來潮。這件事最初見諸公開報道,要追溯到2014年10月。

  彼時,在緊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的中紀委四次全會上,王岐山說,到建黨100周年時,要建成一套嚴密而科學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其中重要一項,就是修改廉潔準則、處分條例和巡視條例。

  換句話說,這盤棋,老王已經下了很久了。而這盤棋的緊要處之一,概括起來是一句話:把黨紀和國法分開。

  分開

  為什么要分開?

  這涉及到王岐山對紀委的定位。在我們的印象中,中紀委為代表的紀委系統,是“辦案子”的——查貪官、打老虎,這就是先鋒隊、突擊手。

  這當然很重要。在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實踐中,也確實是如此操作的。但在老王看來,紀委不應該僅僅是辦案的,甚至不應該是辦案的。辦案,是司法機關的事情。紀委應該做的,是“執紀”——查處黨員干部的違紀行為,比如違反政治紀律和規矩,違反組織紀律保密紀律,以及通奸之類的作風問題,等等。至于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的涉及違法犯罪問題,紀委拿到線索之后,盡快移交司法。

  這里面隱藏著一個現實和一個邏輯。現實是,很多違反黨紀的干部,也存在著違法犯罪事實;邏輯是,各個部門應該有明確的界線和分工,各干各的,互不插手和干涉。如果紀委把公安檢察的活兒都干了,不僅工作量超負荷不說,而且也不符合依法治國的原則和精神。

  同樣存在的一個現實是,黨紀和國法現在存在著諸多重合之處。在這種情況下,紀委照章辦事,就必然出現不僅查“違紀”、也查“違法”的現象。

  比如,《處分條例》的第八到第十章,分別叫“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行為”“貪污賄賂行為”和“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的行為”;其中的規定可謂事無巨細,既有“經商辦企業的”、“違規參與公款支付的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等我們今天還算耳熟能詳的表述,也有“虛開發票”、“限制外地商品服務進入本地市場”、“擅自開設銀行帳戶”等行為,如果不看標題,還以為是在看公司財務之類的教材和法規。

  理想態

  我們時常聽到“黨紀嚴于國法”的說法。之所以說“嚴于”,就是作為黨員干部,不僅要遵守法律,還要遵守黨紀;從邏輯上說,法律是底線,黨紀是更高標準的操作。比如,黨員要有組織紀律性,要請示報告,要遵循八項規定,但這樣的黨紀,對一般的非黨員公民就不具有強制約束力。

  而如果把整個邏輯繼續深挖,則會有這樣一個推論:如果紀委把違紀查處到極致,比如每一個公款吃喝、辦公場所超標的干部都能及時被發現和處分,可能就不會發展到違法犯罪的程度。那些嚴重違法的干部,正是因為每一次的“小事小節”問題都沒有被及時懲處,才愈發有恃無恐、無所約束,最終病入膏肓。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明白為什么王岐山把“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沿就是治本”稱為“治本”之策。換句話說,“治本”不應僅僅理解為靜態的制度,而是動態的對制度的強化執行挺在前面。這才是中國反腐治本之策的大關節處。畢竟,抓人不是目的,判刑不是目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才是真正的目的。

  換句話說,把黨紀和國法分開,其真正的目的是防微杜漸。這也就是為什么王岐山會說,“讓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大多數,重處分的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這并非是現在就要在數量層面放緩反腐節奏、甚至弄成人為的正態分布,而是要在整體趨勢上進行把握,是把這盤棋下完之后的一個理想態。

  文/公子無忌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