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土改劃底線保農民利益

2014-12-0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受訪專家表示,這三條底線是中國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政策,土地公有制性質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從糧食安全角度分析,在中國的城鎮化過程中不能逾越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嚴格規範土地的使用情況,保護好耕地面積不受損。另外,在土地流轉使用過程中要切實維護好農民的利益。習近平會上還發表重要講話稱,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試點,善於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堅持土地公有制不改變

  會議指出,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務,這3項改革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關乎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張紅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三條底線可以說是中國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政策,土地集體所有是中國特色的農村土地政策安排,對中國農情、國情來講,它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基本制度。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另一方面,包括宅基地制度、徵地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制度以及土地二級市場制度試點方案備受外界關注。目前中國農村屬於集體所有的共有三類土地,即耕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據統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總量大概有16.5萬平方公里,其中至少70%以上是宅基地。

  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逾越

  此前,關於中國整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中,18億畝耕地紅線能否突破這個問題在學界存在過不少爭論。昨日會議指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線、是試點的大前提,決不能逾越。張紅宇認為,在中國,土地屬於非常稀缺的一種資源,任何制度改革都不能逾越這條紅線,不能因為制度改革把耕地面積減少,把土地質量破壞。如果不堅持這條底線,中國人未來的吃飯問題將會受到影響。

  「耕地紅線任何時候都得強調保護,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要有足夠的耕地面積來保證糧食的生產。過去城鎮化過程中在很大層面上是土地的城鎮化,『要地不要人』,對土地占用過多、過快,甚至是粗放性的經營土地,對土地資源浪費十分嚴重。」張紅宇說,最近幾年中央對這個問題看得很重,農民也很在意這個問題,我們要保持基本的土地數量問題,不如此的話,吃飯問題將是句空話。「人的城鎮化」跟「土地的城鎮化」是有本質區別的,「人的城鎮化」中耕地保護得有條底線,否則將影響糧食安全,而「土地城鎮化」對土地使用不規範、不嚴格,沒有考慮此問題。

  需保證農民利益不受損

  會議指出,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試點條件和範圍要嚴格把關,不能侵犯農民利益,同時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進城落戶的條件,這是關系社會安定的重要舉措。張紅宇分析認為,土地改革中特別是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包括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耕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除了跟耕地紅線有直接關系外,與農民的利益也密切相關。無可否認,城市建設需要用地,但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政府徵地在內的執行措施必須符合農民的利益,要將這些納入整體的規劃中。另外,土地流轉必須依法、按嚴格要求來執行。

  「土地城鎮化過程中一部分耕地變為農地非耕地變為非農用途是必然現象,但在轉變過程中農民利益如何維護好、實現好至關重要,因為歷史經驗也證明對此必須有所考慮。因為資源交換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為了城市的發展,為了低成本而不考慮農民的實際利益。」張紅宇說。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