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習近平暢談儒學:延續民族文化血脈

2014-09-2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歷史反覆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小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屬鸡,魯國陬邑人,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73歲。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學、易學創始人,中國唯一「聖人」、「世界頭號文化名人」。孔子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是世界文明史上不可估量的重大損失。

  和平如陽光空氣般重要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這次會議以「儒學:世界和平與發展」為主題,體現了關注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的人文情懷,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題目。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理念。中國人民深知,和平對人類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沒有陽光和空氣,萬物就不能生存生長。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發展的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動之中。

  習近平指出,今年是孔子誕辰2565周年。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善用歷史智慧解決當代難題

  習近平強調,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時,當代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物慾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况愈下,人與自然關系日趨緊張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對傳統文化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四原則倡尊重文化多樣性

  習近平指出,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應該注重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生機盎然。

  第二,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奼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

  第三,要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儒學本是中國的學問,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圇吞棗、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習近平說。

  第四,要科學對待文化傳統。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弃的繼承,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的理想和奮斗,中國人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是始終深深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時又是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日俱新、與時俱進的。在21世紀的今天,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習語錄

  ●和平對人類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重要,沒有陽光和空氣,萬物就不能生存生長。

  ●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延續發展幾千年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奼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

  ●儒學本是中國的學問,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兼收并蓄不是囫圇吞棗、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研究孔子、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重要途徑。

  ●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

  習總頻頻親近儒學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曲阜孔府考察,并參觀孔子研究院,稱要細讀《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習近平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2014年3月29日習近平同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座談,強調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到北京大學看望哲學系老教授、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湯一介,兩人促膝談心,習近平并詢問湯一介主持的大型文化叢書《儒藏》編撰進展情况。之后不久,天安門廣場電子大屏幕又打出「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標語,內容全是儒家價值觀。

  ●2014年5月15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習近平提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中全是儒家核心觀點。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考察北師大,對中國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小學課文中去掉的現象,毫不掩飾地表示「很不贊成」。他說:「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習近平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