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英国杂志为李克强访英出版特刊

2014-07-17
来源: 外交部网站

 

  7月15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使馆会见英国《名流》杂志董事长古德曼,该杂志执行主编哈里斯等在座。

  刘大使祝贺《名流》杂志在李克强总理访英之际成功出版“中国专刊”,感谢该杂志长期以来为促进中英关系所做的积极努力。刘大使介绍了李总理访英情况,表示此访规划了中英关系的未来,深化了两国各领域合作,为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名流》杂志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与中方的交流与合作,为中英关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古德曼表示,《名流》杂志很荣幸为李总理访英出版特刊,该刊在英引起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英政府、议会、工商、法律等各界人士普遍予以高度关注和好评。该杂志受众达13.7万人,并通过固有渠道向世界各大航空公司、五星级酒店等发放,相信专刊的发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英各界对华认知,提升其对发展中英关系的热情。该杂志愿为促进中英相互了解与各领域合作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杂志封面

  * * * * * * *

  英国《名流》杂志创办于1984年,是面向英政府、工商、法律、媒体等各界精英的季刊,在英主流社会有较大影响。2010年和2013年该杂志曾获女王企业奖章(Queen's Award for Enterprise )。


  2014年1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科学》杂志主编玛西娅·纳特一行。中新社发 刘震 摄

  李总理和我

  美国《科学》杂志主编 玛莎·麦克纳特

  我最近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期间拜会了李克强总理,讨论科学问题。刚开始我还不相信。中国毕竟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而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总理和党组书记,要处理诸多国内国际紧迫问题。我曾被总统任命为一个掌管10亿美元的美国科学机构领导人,任职四年中,奥巴马总统或拜登副总统从未直接指示我如何帮助他们实现科学愿景,为国家利益服务,更不要说亲自与我面对面讨论科学问题。中国总理会见我这件事发出一个强烈信息,表明中国认为科学对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会见的要求很明确。仅我一人出席,不带美国记者,时间是30分钟。我们将讨论科学和经济问题。我提前来到了会见地点,这是一间漂亮的拥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接待厅。没有像国会山或白宫入口处见到的X光安检机或人体扫描仪。总理和我喝茶、交谈,谈了70分钟,议题从探索宇宙到国际合作到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会谈开始后不久李的助手急匆匆送进来一张字条,大概不是很重要。为了不影响会见,总理将他打发走了。

  总理对所有的问题都胸有成竹。他表示,中国应对环境问题的努力不只是意愿,而是已经产生实际效果。他提到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实现固碳1.6亿吨,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价值到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他说:“我们要向污染的环境、不清洁的水、污浊的空气宣战。”为了说明中国在这方面是如何积极进取的,他举例说到中国在2013年解决了农村六千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计划再解决六千万人。但是,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离开北京的第二天,也就是2014年1月16日,北京遭遇了危险的雾霾天气,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安全水平的20倍。

  对总理来说,确保中国拥有最优秀最智慧的科学家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好政策,而且是他个人很关心的。三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民。由于高考成绩优异,被一流的北京大学录取,开启了他自己卓越的事业生涯。就任总理之后,他注意到贫困生在中国重点大学中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于是,去年中国政府要求各重点院校多招来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生,并拿出500亿人民币作为这些学生的助学奖学金。李说,2013年农村学生的比例比上一年增长了近10%。

  我们的会谈上了当晚7点的新闻联播,第二天早上各大报纸都做了报道。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这次会见,印象深刻。科研在中国享有明星般的地位。我推测这正是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博士提出要求时希望实现的目标。如果长远结果是中国最有才干的青年人纷纷成为找寻环境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者,我们就实现了共赢。(注:此文英文版将在4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以社论形式发表)  


  2014年1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科学》杂志主编玛西娅·纳特一行。(资料图)中新社发 刘震 摄

  李克强会见美国《科学》杂志主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麦纳特,就科学技术、航天、教育、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回答了提问。

  李克强表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事关民生改善。希望《科学》杂志继续支持中国科技事业进步,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向国际社会积极传播中国科学界的声音,扩大中外科研成果交流互鉴。

  李克强指出,科技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至关重要。过去的一年,中国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实现经济稳中向好,其中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将深化改革,冲破体制机制制约,把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创新的核心,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麦克纳特祝贺中国嫦娥三号不久前成功登月,祝愿中国在航天、空间探索等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她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科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开展对外科学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科技人才,这将有力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杂志期待同中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报道截图

  据外电报道,国际领域知名刊物《外交政策》杂志评出2013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做出贡献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今年有包括李克强、王岐山在内的8位中国人上榜。

  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在2013年评出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中有李克强、王岐山、解振华、王健林、贾樟柯等人入围。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人士和律师。今年共有8名中国人上榜,是历年来中国人上榜最多的一次。该媒体对李克强的基本评价是:接受中国国内最大的经济挑战;对王岐山的评价是:坚持中国的精英也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此外,斯诺登以敢于揭露美国监听规则为“成绩”,在这个“百人榜”中排名第一。其他上榜的知名人物还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国务卿克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教皇方济各、Facebook“一把手”扎克伯格等。

  《外交政策》杂志近些年来每年年底都会评出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一般都是在当年比较知名的政经人物和文化符号,入围者通常都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小说家韩寒等都曾榜上有名。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3年特刊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几年,该媒体越来越关注中国人。2011年有4位中国人上榜,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位列第10,法学学者贺卫方和中国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并列第19。2012年有6位中国人上榜,其中不乏敏感人物。

  《外交政策》创刊于1970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时事刊物之一,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泰斗”亨廷顿。如今这本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总部的杂志已经成为了一个云集有深度讨论的论坛和新主张、新观念的信息来源。

  外媒:李克强访英不仅仅是“言商”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温莎宫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新华社发

  参考消息网6月18日报道 外国媒体称,中国总理李克强16日抵达英国访问,将不同寻常地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晤,并参加旨在促进双方脆弱的外交关系的会谈。

  据美联社6月16日报道,估计这次为期三天的访问将着重于贸易和两国在核能、高速铁路和金融等领域的投资合作。访问的目的还包括重建两国因卡梅伦首相2012年会见达赖喇嘛而冷却的政治关系。

  官员们指出,推动此次访问的将是贸易而非棘手的政治问题。

  报道称,去年12月,卡梅伦率领一个大型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签署贸易协议并试图缓和两国之间紧张的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

  专家们表示,女王同意与李克强会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姿态,表明英国人多么想取悦中国人。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6日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出访英国前撰文,希望此行呈现“真正的中国”,改变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疑虑。

  李克强在英国《泰晤士报》撰文称,此次出访英国的重点除了加强中英经济合作之外,还希望向英国呈现“真正的中国”,改变对中国的误解,同时缓和以往两国在政治上的分歧。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13日表示,李克强访英期间,两国将签署价值至少300亿美元的商业协议。

  报道说,李克强在出访前夕也向英国提出了警告,呼吁英方不要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否则可能影响良好的经济关系。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7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开始对英国展开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大多数主流媒体和公众舆论都认为,李克强这次访问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中英经贸关系。具体而言,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关注点大多集中于中英两国政府在高铁、核能、金融、人文科技等领域的深化合作。

  文章说,中英经贸合作是这次李克强访英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仅仅是李克强访英的直接目标和短期目标,如果把这次访问置于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那么其意义便远非仅仅止于“言商”。

  何谓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的大背景呢?文章认为,首先是美国加快了其“重返亚洲”的战略转移。自奥巴马总统近期访问亚洲以来,在“亚洲再平衡”的旗帜下,美国加快了重返亚洲的步伐,形成了美日菲在亚洲联手对付中国的战略同盟。其次是俄罗斯与西方的重新交恶,以及由此导致的俄罗斯“东转”。而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中,中国是全方位的当事国和利益的直接攸关者。

  文章认为,面对二战以来最大的世界秩序变革情势,再回过头来看这次李克强的访英,其意义恐怕就不仅仅是扩大双边贸易投资那么简单了。李克强此次访英之行的深层意义,其实是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讲明中国在国际大格局中的立场、阐述国际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根本利益和底线、解释诸如中日关系和南海等亚洲争议的历史形成、阻止再一次冷战对立的形成,这一切估计都会渗透在整个访问过程之中。

  境外媒体:李克强访问英国展示“真正的中国”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这是会晤前,卡梅伦为李克强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偕同夫人程虹16日启程访问英国,双方将签署协议金额逾300亿美元。

  据台湾“中央社”6月16日报道,李克强这次在16日到19日访问英国期间,将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大陆及英国媒体都报道指出,这属罕见高规格。

  报道称,这次随同李克强访英有200多名企业界人士,包括重要银行总裁等,双方将签署总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协议,为历年之最。

  报道认为,中英双方似乎都有意向前看,将达赖阴影抛诸脑后。据悉,除英国外,李克强还将赴希腊访问至21日。

  英国《泰晤士报》6月16日称,中国总理于16日抵达伦敦,执行一项改变对他的国家的“误解和疑虑”的任务。

  报道称,李克强16日在《泰晤士报》上撰文,宣布他向英国人展示“真正的中国”的宣传活动。此访是在中国与其邻国、尤其是越南、日本和菲律宾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进行的。

  在这篇谦逊的文章中,李克强说,中国知道,没有什么比和平更有价值,作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大国,中国将“致力于实现和平和合作”。

  报道说,尽管中国经历了非凡的经济转变,但李克强竭力淡化中国的力量。他在文章中说:“中国远未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他还说,2亿多中国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经济发展不均衡。

  报道还说,陪同李克强出访的有中国商界领袖,预计将商讨总金额多达180亿英镑(1英镑约合10.5元人民币)的交易、投资事宜和谅解备忘录,其中有一些很可能是在敏感领域,比如能源。在这些领域,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遭遇反对。

  另据法新社6月15日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16日开始对英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希望改变对中国的误解,改善与伦敦的外交关系。

  报道称,因为在“西藏问题”上的争执,两国之间的关系陷入冰冻期一年多。但是李克强说,这次访问将有助于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

  李克强在英国《泰晤士报》撰文说,他的访问有三个主要目的。

  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会见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右二)和“青年破冰者”代表。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报道称,李克强写道,除了加强经济关系外,他希望展示“真正的中国”,以改变误解和缓和疑虑,同时了解英国的观点和经验。

  报道说,尽管因为戴维·卡梅伦首相于2012年5月与达赖喇嘛进行会晤的决定,两国之间陷入了外交争执,但李克强称英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重要的伙伴”。

  报道还说,他还努力消除对更加强大的中国会成为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力量的担心。他在《泰晤士报》上写道,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对话,使21世纪成为一个和平与合作的时期”。

  据报道,访问英国之后,李克强将前往希腊,与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和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会晤,6月21日结束访问。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